2月4日,工信部發布《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 協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議書》,號召盡快利用AI技術補齊疫情管控技術短板,充分挖掘AI技術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診療以及疫情防控的應用場景。
為了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便于相關單位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產品,充分發揮人工智能技術在疫情防控中的應用,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AIIA)迅速開展了智能疫情防控機器人評估測試工作。本輪評估主要通過技術測試、材料審查和企業披露等方式對參測產品的基礎功能、業務能力和服務性能等指標進行評測。作為AIIA聯盟成員,捷通華聲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智能機器人系統(靈云智能語音外呼),參與了首批測評,且各項指標均取得了不錯成績。
參評企業名單:
1、功能評測結果與分析
本輪評測系統測試了方言支持、結果報表、異常上報等7項基礎功能指標,測試了篩查、防控、回訪等5項業務功能指標。

基礎功能測試結果(來源:AIIA)
靈云智能語音外呼依托捷通華聲自主知識產權的語音識別、語音合成、語義理解等AI技術。除普通話外,支持四川話、閩南語、粵語、上海話、陽江話等,同時可以按照業務要求進行方言語種的定制訓練。
支持多并發是外呼機器人優于人工坐席的最大特征,靈云智能語音外呼能夠按照業務要求提供多個外呼機器人授權,可直接在系統后臺進行設置,方便快捷。在為某地區提供的外呼服務,日均呼通量保持在30000通以上,而人工撥打,即便一天12小時無休,最多也只能撥打電話300通左右。
“打斷”功能會讓人機對話更加自然,便于信息調查。靈云智能語音外呼支持隨時打斷,并能夠根據打斷內容進行智能交互。
外呼任務結束后,系統以報表形式自動統計任務完成情況、情況分類等相關數據,便于相關負責人快速掌握疫情防控進展。
2、性能評測結果與分析
本輪評測系統測試了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結果分析等6項服務性能指標。下圖給出了信息采集能力、統計分析能力、語音識別能力和語義理解能力等多個重要性能指標的準確率。(圖中系統與上表序號無對應關系)
服務性能測試結果(來源:AIIA)
總體來看,參評產品在信息采集能力、語言識別能力和系統可靠性等方面較為出色,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助力疫情防控。在信息采集能力方面,參評產品的準確率都超過了83%,可有效保證相關字段信息的獲取,從而滿足政府、機構等對關鍵信息的統計和分析需求;在語音識別能力方面,考慮到電話環境噪聲嘈雜,參評產品的準確率主要分布在82%-96%之間,可以達到較好的使用效果;在語義理解能力上,各家準確率在80%上下浮動。
為更好服務地方和醫療機構,靈云團隊為智能外呼增加了醫療領域相關音頻與文本語料的模型訓練和針對疫情相關的知識庫構建與針對性語義理解模型訓練,標準普通話語音識別準確率可達95%,通用語義理解準確率90%以上。
此外,靈云智能語音外呼還能夠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對上報樣本進行迅速甄別,從萬千反饋數據中篩選出異常樣本,統計上報。并通過系統自主通知與巡訪,及時跟進異常樣本身體狀態。
3、運營情況統計與分析
除上述功能和性能指標評測以外,在首輪疫情防控機器人評測中,還統計了截至2020年2月7日各參評產品的外呼系統的呼叫情況。
參評產品總呼叫量及日呼叫量規模情況(來源:AIIA)
如圖所示,約有54%的企業呼叫總數為百萬級,其余占比較多的總呼叫量分別處于十萬級以下、十萬級、五十萬級和千萬級。從日均呼叫量來看,約有85%的企業每天都有超過幾萬通外呼電話進行信息采集、防控回訪。
目前,捷通華聲已幫助多地區上線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智能機器人系統,實現了批量的重點人群篩查、疫情防控和宣教工作。在未來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優化知識庫與交互話術,提升使用體驗;繼續完善人工智能助力疫情防控相關產品研發,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貢獻科技力量。
掃碼接入疫情防控綠色專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