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美通社傳播的一個名叫杰夫-福斯特 (Jeff Foster)的作者為我們整理了《Google喜歡的17類內容》,作為一個高質量內容撰寫技巧的追求者和愛好者,這里非常感謝他的無私奉獻,才得到如此詳細的17種內容來源撰寫思路,相信大家看完這篇文章之后也會從中學到不少撰寫高質量內容的技巧。今天在這篇文章的基礎之上我談談結合百度優化的思路如何去做好內容的優化。
1、在內容形式上的變化
谷歌作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也是相對來說最專業的搜索引擎,其在算法上的對內容的喜好決定了大部分搜索引擎對內容的喜好,在其喜歡的17類內容中,在內容形式上的變化可謂多樣,可以是對某個名人或者具有代表性的人群進行采訪的內容形式,也可以是某個行業的十大品牌或者對某種現象的五大原因的精編整理,還可以是根據熱門事件進行的評論或者含沙射影的故事型內容創作,也有對某個知識點的通過自身實踐的案例分析,或者對業內的新聞大事件進行的爆料,或者大膽預測某個實踐的發展趨勢等內容形式,總之谷歌要求我們在內容形式上變化的原則主要掌握三個詞:新穎,精美,內涵。
這里給大家舉一個很常用的例子,我有一個朋友是做家電維修的,他是專業的維修師傅,對于故障現象是非常熟悉的,因為懂一點網絡和SEO,所以網站的內容都是自己編寫的,我發現他網站的排名非常不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文章基本上都是介紹具體的故障案例,相當于對自己每天工作的一個日記,他這種內容形式基本上都屬于原創。另外一種形式的內容是問答形式的,現在很多網站都在使用了,但是嚴格執行的好的其實不多,之前我的一個網站排名都是通過這類形式進行編寫,基本上都是原創。下面看文章的格式:

問答形式文章
2、在寫作角度上的變化
永遠不要只站在一個角度看問題,因為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方向上的視野,我們需要不斷地變換角度,才可能會將所有的問題看得更透徹,在網站內容的撰寫上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多變化寫作的角度可以把問題分析更透徹,也是新穎內容的創作方法。谷歌所喜好的17種內容中,提供的寫作角度可以是對話式的采訪角度,也可以是站在自己主觀角度評判的十大品牌,五大原因,或者站在自己角度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批判某一事件,也可以運用第三人稱來編寫的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故事。
接觸過互聯網評論界的一些前輩,忘記了是哪個前輩說過這樣一句話:他寫的評論多半是在這個事件發生到基本落定的時候才寫,因為他感覺發展中的東西,一下子就去發表觀點,很有可能被一些東西遮蔽了分析的深入度和透徹度,所以一般都是塵埃落定的評論,再來翻看他之前的文章,果然都比較有力度,分析也切入實際,讓人信服。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文章《降級論》,就是站在第三人稱角度講了三個屌絲創業的故事:

寫作角度轉換
這兩方面的變化也是符合百度需要的,百度最近在《2013年中國網站運營趨勢報告》中提到目前國內網站優質站點僅25%,剩下75%都是低質網站,而低質站中,80%是采集站和作弊站,百度還提出扶持優質原創站點得星火計劃,可見優秀的內容撰寫肯定會為我們的網站帶來巨大的優勢,通過這些內容撰寫技巧,將網站打造成一個具有持續競爭力的網站。
3、在用戶體驗式內容的關注
無論是什么形式的內容,還是從何種角度來寫的文章,都為了一個目的,給用戶他們最需要的信息,而且越容易給用戶好的體驗越好。例如文章中提到的美國大選中奧巴馬和競爭對手的對比形式的文章,如果我們用文字的內容大篇幅的介紹兩者獲得的支持率,那么肯定給用戶帶來艱難的閱讀感,而如果我們能夠為用戶整理一個表格,詳細清晰地對比用戶想知道的數據,那么對用戶來說會很輕松很快的掌握這一個信息。
百度商業UED部門在為我們介紹網頁的信噪比原則的時候就談到“如何清晰的為用戶呈現信息?”,其中談到對于表格的優化中,提出更直觀更簡潔的優化方案,左側的報表中,關于瀏覽量和點擊量進行細分合并,最終成為右邊更簡潔的報表,讓用戶看起來更輕松明白。

百度UED
當然可能還有一些其他的技巧,這里需要大家自己總結,不管別人怎么說,一定要轉化成自己的技巧,那樣才能受用無窮,做好內容才能做到優質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