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日,原來兒童節應該是個與家人孩子同樂的時候,但是在中國互聯網卻突然發作了一個不大不小的事件。菜鳥網絡和順豐掐起來了。
事情爆出來是菜鳥的聲明,菜鳥聲明說順豐突然斷了數據借口,菜鳥無法跟蹤到順豐的包裹信息。5月31日晚六點,順豐對菜鳥發出警告,6月1日凌晨就斷了數據,菜鳥措手不及,只能要求商家暫時停用順豐。
而順豐隨即也頒發了聲明,說是菜鳥在6月1日凌晨暫停了豐巢的數據接口,是對順豐的封殺,而原因是希望順豐從騰訊云遷移到阿里云。不過,另有消息說,這次沖突的根來源根基因是菜鳥在續約時,以安適名義提出要更多的數據,而順豐和豐巢差別意。
并且從順豐本身提供的郵件截圖看,確實是順豐本身截斷了網絡。而且提前警告了一下菜鳥。順豐的這個聲明還是有些問題的。按照幾份聲明以及一封順豐郵件可以理出來一個時間線,順豐是6月1日零點停止了快遞柜數據分享,今天上午11點,順豐又率先全面停止對淘寶物流詳情推送,造成大量消費者物流信息缺失。
無論雙方誰說的信息可靠,現在雙方互撕的結果是已經用順豐發貨的商品在淘寶看不到信息,造成了未便和可能的損失,這令人很不爽。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次互撕事件,這個事情未來會如何發展呢?
一、事出有因,順豐反應過激
關于順豐和菜鳥網絡的關系,應該說大標的目的在合作,小環節有沖突。菜鳥網絡自己并不是一家快遞公司,而是一家整合物流資源的公司,而順豐是菜鳥的合作伙伴。就在5月29日上午,順豐還作為15家郵政快遞企業之一與菜鳥網絡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這15家企業與菜鳥將基于云計算辦事,通過電子面單、云客服等產品上的合作來鞭策行業的信息化 升級。
雙方剛剛簽了戰略合作協議,并且之前雙方也一直在合作。所以大標的目的上雙方是合作的。但是,如同所有合作伙伴一樣,雙方也時時時有一些沖突和矛盾。特別是2015年,順豐聯合申通、韻達、中通、普洛斯四家物流公司,共同投資創建豐巢科技之后,順豐實際上已經有了要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的意思。
而菜鳥作為快遞行業的上游,就和順豐有了必然沖突。到了2017年續約的時候,,這個沖突變得具體化。菜鳥認為數據必需經過加密處理才能安適,才能掩護用戶隱私。而順豐則不肯意分享快遞柜的數據,即使這些數據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淘寶訂單。
這個矛盾給雙方心里埋了一根刺,當菜鳥因為安適調整業務,僅僅是增加了讀取數據,順豐就在沒有充分溝通的情況下迅速采取了大動作,斷掉菜鳥的數據,而且反訴菜鳥先封殺。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大新聞。其實,企業直接的利益之爭正常,合作企業有合作有沖突正常,但是因為沖突,把用戶拿來當槍用就不太正常了。
應該說,順豐的反映過于激烈了。菜鳥提出的安適問題不是空穴來風。2016年,順豐速遞一名員工將公司賬號密碼出售獲利3.8萬元,被指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在深圳被起訴。據知情人士透露,2016年12月,順豐的豐巢快遞柜發生過涉及20萬用戶的信息泄露。從2013年到2015年,順豐破獲的就有13起類似案件。菜鳥網絡以安適為理由,要數據,把數據納入菜鳥網絡監管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而順豐并沒有做充分溝通,遇到問題就迅速安排封殺(順豐公告說是反封殺,但是從郵件截圖看不是)。并且順豐的封殺舉動不但影響菜鳥,還影響了廣大用戶,這就過激了。
雙方有矛盾沖突正常,可以談判解決。無論任何原因,是哪方先關閉豐巢接口,正常的做法也是緊急溝通,解決問題。況且從目前的信息看,還不是菜鳥關閉,從郵件截圖看菜鳥僅僅是讀取的數據量與業務量不符,順豐就直接關閉數據接口。這個舉動影響的不止是菜鳥和阿里,而是億萬用戶和商家,這個反應太過激。王衛風格雖然一貫蠻橫,但是這次事情不但有矛盾方,還要考慮用戶,順豐過分了。
二、矛盾誤會缺乏溝通
前面說過,菜鳥提出來的安適問題不是空穴來風。順豐歷史上確實有工作人員泄露數據牟利的問題。這個理由站得住。
而順豐聲明認為安適是借口,主要原因是阿里云的問題,這個就是揣測了。至少從菜鳥的聲明看,這次事件和阿里云毫無關系??赡懿锁B建議過順豐用阿里云,但是無法想象因為阿里云的問題,菜鳥要封殺順豐。
為了別的一個部門的業績,封殺本身的重要合作伙伴,于情于理都分歧。所以,雙方真正的問題還是在合作上面,順豐想做本身封閉的體系,本身做快遞業務,本身拿著數據。而菜鳥網絡是做整合的,菜鳥的目的是合作伙伴做倉儲物流,菜鳥來做資源配置辦事物流公司,是個開放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