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無人駕駛汽車高級技術主管吉姆·麥克布萊德(Jim McBride)解釋說,在車道內的同一個位置點,每一輛汽車都稍稍偏離,因為它們會避開坑洞。

汽車沒有問題,地圖才是問題的根源。
團隊剛剛為測試路線升級了3D地圖,它可以幫手自動駕駛汽車導航。小故障導致地圖上一個像素的數據值出現錯誤,它告訴汽車路面上有一個點高出 10 英寸。
麥克布萊德說:“在人眼看來新地圖是完美的。”但在無人駕駛汽車的眼中并非如此。麥克布萊德說:“一個像素出現了錯誤。”光是這樣就會讓汽車出問題。
地圖很重要,消費者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從小小的錯誤可以看出,地圖在新領域展示了它的重要性。
高清地圖來臨
在過去 10 年里,當我們步行或者開車時,數字地圖為我們指引基本標的目的。不過科技與汽車公司卻投入巨資開發新一代地圖,而且用在無人駕駛汽車上。
這些地圖往往自稱為“高清地圖”,它遠遠超出了逐向導航(turn-by-turn directions)的范疇。一些企業不停升級地圖數據,增加車道標識表記標幟線、路標、交通信號、洞坑信息,甚至包孕路緣的高度,精準度達到厘米等級。
有了這樣的地圖,汽車就可以進入一個更精準的世界,車上的傳感器也會更強大。
麥克布萊德舉了一個例子,當車道標識表記標幟線被大雪遮擋,或者卡車阻擋了汽車的視野,看不到交通信號,此時地圖可以引導汽車行駛。地圖還可以將汽車傳感器解放出來,讓它們集中精力偵測對象,這些對象物沒有包羅在地圖中,好比行人。

福特自動駕駛汽車使用3D地圖檢測積雪道路
在公路自動駕駛汽車中,地圖可能沒有視頻那么引人注目,也沒有激光雷達傳感那么搶眼,Uber與谷歌對峙公堂就是因為激光雷達傳感器。不過地圖仍然是謎題的關鍵部分。
地圖公司有了新機會
有了更好的地圖,未來幾年安排無人駕駛汽車才會更安適,它還有可能創造一個龐大的新產業。
Here是一家地圖企業,提供高清地圖,曾經是諾基亞的分公司。Here前高級副總裁約翰·斯特夫斯基(John Ristevski)說:“如果你有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地圖就是必備的,不是可選功能。它會成為汽車的核心組成部分,會創造持續的營收流。”
TomTom等企業銷售傳統導航系統,高清地圖與導航系統差別,針對某些特定地區,高清地圖每天都要更新。例如,與長長的、不間斷的高速公路比擬,穿過建筑區的繁忙城市街道和行人區更新數據的頻率更高。
斯特夫斯基認為,未來有可能會出現付費訂閱模式,為地圖企業帶來巨額營收,可能達數十億美元。
競爭
許多企業都在開發下一代地圖,競爭越來越激烈。谷歌、Uber、福特及其它企業都在研發,想用無人駕駛汽車的傳感器收集高清地圖數據。
Waymo是谷歌無人駕駛子公司,公司的員工解析收集的數據,確認一些目標物,好比車道和消防栓。公司介紹稱,汽車發現變革時自動將陳訴發給地圖團隊。
不過采用這種方法開發很困難,即使是技術強大的企業也深感不易。
布萊恩·麥克蘭登(Brian McClendon)是Uber前地圖部門高級副總裁,他曾在谷歌地圖部門工作過。麥克蘭登認為:“如果說谷歌創建常規地圖是一件難事,那么制作自動駕駛地圖難很多很多。涉及的數據太龐大了,精準度也要高很多。”
許多汽車制造商(好比通用汽車、大眾)都向第三方辦事尋求幫手,獲得路面地圖。
Mobileye比來被英特爾 150 億美元收購,,它與大眾、寶馬、日產簽署協議,在地圖產品方面達成合作。Mobileye首席溝通官丹·格雷夫茲(Dan Galves)體現,合作的總目標是從汽車制造商手中獲得盡可能多的地圖數據,整合在一起。
創業公司與谷歌
在谷歌和蘋果地圖團隊工作過的吳夏青(James Wu)體現:“你可以花錢招人(假設你能找到合適的人)本身做,但是要用好多年,這樣太慢了。”
吳夏青創辦了DeepMap,上個月公司成功融資 3200 萬美元,公司的目標是向企業提供“全棧式地圖辦事”(full-stack mapping service)。還有一些地圖公司也與汽車制造商合作,好比Civil Maps(幕后支持者是福特)和Mapbox。
另一家創業公司Carmera也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本周它融資 640 萬美元,該公司通過眾包形式收集實時地圖數據。Carmera還可以提供與建筑、封閉道路有關的行人分析、實時事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