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年,36歲的馬云空手起家,利用互聯網改變中國傳統商的業模式,最終造就了如今龐大的阿里巴巴電商帝國。此后,國內許多創業者都把馬云當做偶像,將阿里巴巴模式奉之為圭臬。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思維逐漸滲透到各個行業,國內興起了第二波互聯網創業熱潮。誰能像昔日的阿里巴巴一樣,在眾多互聯網創業公司中脫穎而出?現任微貸網事業部總經理、阿里巴巴曾經的全國銷售冠軍、2003年與馬云打賭完不可銷售目標就跳西湖的傳奇人物——賀學友給出了本身的答案:淘實惠!
作為一家成立短短數年的農村電商平臺,怎么能得到賀學友如此高的評價呢?帶著這一疑問,近日記者專門采訪了賀學友。
記者:據我所知,淘實惠與阿里巴巴是兩家相互獨立的企業,為何你會將兩者放在一起比較呢?
賀學友:這確實是兩家差別的企業,但有著許多相似的地方。很多年前,馬云就說過,企業文化是阿里巴巴的核心競爭力。淘實惠雖然是一家專注于農村電商領域的創業公司,卻有著與阿里一樣的企業文化基因。
從創始團隊來看,淘實惠的創始人和CEO陳偉,是我在阿里時一起工作過的同事,他在阿里干了12年,其中6年時間擔任阿里B2B大區經理,別的6年時間做淘寶B2C辦理。除了陳偉,淘實惠的創始人及核心團隊里還有好幾位也是從阿里出來的。這樣的團隊,就注定了它的企業文化,好比夢想、使命、執行力、價值不雅觀等,與阿里是一脈相承的。
記者:那么,你認為淘實惠與阿里巴巴在夢想、使命方面類似的地方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賀學友:阿里巴巴的夢想是“通過發展新的生意方式創造一個截然差別的世界”,而淘實惠的夢想是“通過發展新的生意方式創造一個截然差別的農村”,他們雙方都想努力改變舊的商業環境,只不過阿里的目光在全球,而淘實惠則著眼于農村。
在構建農村新商業文明中,淘實惠希望通過互聯網技術將品牌商、經銷商、農村傳統商貿、農村小店與農村消費者連接起來,為四億農民提供一個便當、快捷、開放的消費辦事平臺,讓中國“農村更美好”。
記者:無論是淘實惠,還是阿里巴巴,這兩個企業是怎么把這種夢想或者使命釀成現實的呢?
賀學友: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能夠崛起,與“阿里鐵軍”勇于開拓的精神密不成分。而淘實惠自創立以來,以陳偉為首的核心團隊就從江浙沿海,到閩粵大地,從鄂西山區,到冀東平原……他們走進成千上萬的農村,與農民面對面交流,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與本地傳統商貿企業和政府座談,研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對策等等。當他們用本身的雙腳丈量了大半個中國后,才提出“縣域自生態”商業模式,并以驚人的毅力將這種模式推向全國廣大農村地區。
因為敢想、能干,淘實惠才能將網點鋪遍全國23個省、300個縣和3萬多個村,并形成如今的B2C平臺、B2B平臺、物流、以及金融等構成的閉環生態系統。
記者:據說阿里巴巴非常重視價值不雅觀,淘實惠在這個方面與阿里有哪些類似的地方嗎?
賀學友:與阿里巴巴一樣,淘實惠也是一家非常重視企業價值不雅觀的電商企業,而且也十分樂意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好比說,阿里的價值不雅觀源于俠客文化,像“六脈神劍”、“獨孤九劍”等等;而淘實惠的價值不雅觀則源于西游文化,把農村電商事業比作取經之路,把取經路上需要的,好比專注、協作等各種精神融入到日常的企業經營傍邊。
具體來說,,阿里能夠成為中國電商企業中的老大,是因為“客戶至上”理念深入到每一個阿里人的血脈傍邊。好比:阿里堅持的三個代表,即“客戶利益、員工利益、股東利益”,排在第一順位的是客戶利益;而其奉行的四項基來源根基則中也強調永遠堅持客戶第一。
淘實惠也同樣如此,從創立到現在,就一直貫徹執行“千萬英才培訓計劃”,對全國的縣域合伙人進行培訓,幫手他們提高經營能力;豈論大事小事,淘實惠也都是以縣域及網點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持續為本身的合作伙伴與C端客戶創造價值。
更重要的是,淘實惠擁有著一支年輕、富有激情的團隊,能夠積極擁抱變革,時刻按照農村市場的變革不停地創新。在這種自主、開放、創新、進取的企業文化氛圍中,淘實惠正在一步步靠近“農村電商的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