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知識爆款的公式:普適+痛點+易用+名人+群體+促銷+包裝+心理 。
一、知識創業火當時
最近,我的一個朋友阿飛很忙碌,每天都在搗鼓各種網絡平臺。我禁不住問他,你這天天拿著身份證拍來拍去的,是要認證什么呀?
阿飛得意洋洋地一笑,我要做網紅啦!
噗,筆者忍不住笑出了聲。阿飛看我一臉不信任的樣子,忙說,不是那種網紅臉做直播的,是知識網紅!
說著,他隨手一列,你看最近知識付費很火,我正好在演講方面有特長,想針對這個領域做一個知識付費內容創業。
不過阿飛很糾結,喜馬拉雅、得到、知乎live、千聊、小密圈、飯團、分答、小鵝通、問視……知識付費平臺太多了,該從哪賺到第一桶金呢?
這也是很多有志于知識付費的創業青年共同的困擾。與此同時,盛夏天,知識付費更火了。
6月6日,喜馬拉雅推出66會員日,圍繞知識內容付費推出會員服務、強化付費用戶粘性,三天召集會員342萬,會員銷售額達到6114萬。根據該平臺公布的消息,今年以來其付費用戶的月均arpu值已經超過了90元。
6月3日,千聊召開“知識變現破局”峰會,邀請300多位kol,該平臺已有注冊講師80萬,做次課程且收入超過500元的講師達到5萬人。
5月18日,得到舉辦知識發布會,羅胖發布了12款知識產品,并發布了內部品控手冊,其訂閱專欄銷售數量已經達到206萬份。
5月17日,知乎上線“知識市場”,推出類似淘寶的“7天無理由退款”等規則。知乎live上線11個月,已經舉行2900場,超過300萬人參加,主講人平均時薪達到了11000元。
5月6日,36kr發布知識付費年度報告,指出該領域目前總體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00-500億元,成為“新風口”。
年初,行業媒體虎嗅、36kr、鈦媒體分別推出了各自的知識付費會員服務。……
與此同時,各個細分領域的知識創業者們開始取得令人驚羨的戰績。聲音教練徐潔《如何練就好聲音》單日銷量達到190萬,上海音樂學院教授田藝苗的《古典音樂很難嗎》付費課程播放量達到781.5萬,華師大心理學教授陳默的《如何做不焦慮的家長》付費播放量達到350.6萬。
去年底,筆者曾作文一篇《知識領域四國大戰》,預言“中產階級的焦慮感”將使知識付費逐步爆發。那么半年過去了,行業形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如果你想做知識付費,現在是最好的時機嗎?“知識創業”者的第一桶金來了嗎?
二、好消息:第一階段驗證完成
先說好消息。過去半年,有幾點結論可以明確:
1、四國大戰已經演變成“群雄逐鹿”,越來越多的玩家涌入知識付費領域。和團購、直播、共享單車這些“風口”不同的是,雖然玩家很多,彼此抄襲雷同的并不多,大家各有各的玩法,說明盡管“知識付費”需求存在,但是最好的切入和解決模式還需論證。目前主要的模式有:
a、內容出版(名人專欄、課程、節目)派,喜馬拉雅、得到。
b、問答咨詢派,分答。
c、直播分享派,知乎live、千聊。
d、社群圈子派,小密圈、飯團。
e、分銷工具派,小鵝通、新榜。
f、會員派,喜馬拉雅、虎嗅、鈦媒體。
2、聲音漸成首選模式。無論喜馬拉雅、得到的售賣課程,還是知乎live、千聊的直播分享,聲音都是首選模式,這主要因為:
a、更符合現代人學習場景和習慣,都市白領工作繁忙、可以邊聽學邊做其他的事情。
b、相對圖文,相對能較好地保護版權。相對視頻,制作成本門檻更低。
c、聲音可以傳遞更豐富的信息,比如說話的節奏、力度等。
3、用戶付費習慣逐步養成。
進入2017年,直播開始退燒,用戶已經對“打賞”出現了審美疲勞。與此同時,知識付費領域增長明顯。根據網絡公開數據,目前知識付費用戶已經達到5000萬,而根據喜馬拉雅的公開數據,該平臺付費用戶的月均aurp值90元,已經超過了網絡文學和視頻的行業均值。
知識付費正在成為內容領域新的增長點,甚至未來成為內容付費的“主力軍”也不是沒有可能。
4、垂直細分領域正在崛起。
根據新知榜公布的榜單,目前排在前列的大熱內容,除了財經科技類的李笑來、吳曉波,還有個人成長類的好好說話、小學問、聲音教練,上海音樂學院田藝苗、最美唐詩、細說紅樓夢等陶冶情操類也逐步抬頭。
知識付費已經從最初最火的商業財經、技能培養,向更多更豐富的細分領域擴展,未來幾年內每個垂直領域都可能出現”頭部“。
5、第一階段:內容爆款模式已經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