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9 日下午,海爾官微的一條微博火爆了新媒體圈。一位網友發微博@海爾問:姨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并配圖 2015 年董明珠股東大會的一張截圖,由于格力線上商城無法提供售前辦事,其中一名參會人員就表達了失望,并最終買了一臺海爾冰箱。董明珠體現:“但是唯一不能接受就是你不該該去買海爾。”海爾官微轉發網友微博并回復:這是一道送分題啊,抽一個答對并轉發的寶寶送海爾“靜+”自清潔空調一臺。海爾官微逗趣的運營回復引發了眾多網友互動,紛紛留言指出董明珠言論中的語言錯誤:雙重否定體現必定,這就意味著姨媽叫大家去買海爾!董明珠搬弄不可,反倒惹了一身腥,一時間,海爾憑借機智的回應與董明珠成為了微博網友關注的重點!


一說起海爾,不少網友會聯想起砸冰箱、白電巨頭、互聯網轉型、新媒體等關鍵詞。一說起格力,董明珠個人的“風頭”似乎已經蓋過了品牌和產品,成為了格力的標簽。以至于一提起格力,“大嘴”、“高調挑事”等字眼就會浮現在不少網友的腦海。同樣作為民族品牌的海爾與格力為何會給人差異巨大的品牌印象?筆者認為:海爾在低調做好產品與辦事的同時,致力于民族品牌的共同進步,在新媒體營銷領域可見一斑;而格力則致力于貶低和抹黑對手及其他品牌,四處樹敵,通過高調的言論去博取關注。
5 月 10 日中國首個品牌日,海爾在其官微上聯合包孕旺仔、VIVO、樂視等至少 12 家民族企業發起了民族品牌日特別活動。作為八十萬藍V總教頭的海爾官微在品牌日當天不發自家產品,而是當起了各品牌的“免費廣告位”,用高度活躍的用戶互動為這些中國品牌進行新媒體互動營銷。不但吸引了幾十萬網民參與抽轉送活動,獲取千萬流量。更乘勝追擊,在百雀羚廣告雖火爆轉化率極低的配景下,為旺仔打造了一場僅 700 元成本就收獲至少 500 萬閱讀量的低成本營銷典型案例,為民族品牌線上營銷打了一劑強心針!也讓旺仔成為了新媒體圈最新“網紅”。

此外, 520 評釋天上,海爾官微單條微博轉發量超過 45 萬,有超過 300 家企業微博參與了互動留言與轉發,各大品牌風光露出。此外,海爾官微微博小尾巴相繼為魅族、聯想、VIVO打廣告、對外公開海爾集團微信號廣告位、構建品牌互動交流平臺……海爾集團將自身打造成平臺,致力于為各大品牌創造良好的互贏生態圈,用喜聞樂見的互動模式將其他品牌捧成“網紅”。
當海爾致力于民族品牌共同發展時,此時的格力又在做什么呢?董明珠 2014 年圣誕節前夕惡意詆毀海爾集團空調產業,謊稱自家專利超過海爾卻被海爾狠狠打臉的事件還歷歷在目,又向小米雷軍“口出狂言”,要與其進行十億之賭;卸任格力總裁位置時的浩大聲量,再到準備為格力全員加薪,直到此次再惹上海爾。董明珠的個人標簽過于強烈,以致于提起格力,消費者的印象里已不再是造空調的格力,而是個人標簽化極強、極愛貶低其他品牌的董明珠,,也因此樹敵無數。格力的品牌包容力和品牌格局在這一次次高調言論里,被個人淹沒,也被個人浸淫。

互聯網上有不少專家學者在討論格力的未來都會聚焦于“沒有董明珠格力何去何從?”,而向來沒有“少了張瑞敏海爾將去向何方”的論調。海爾致力于各品牌的互贏共生,將企業打造成平臺,將品牌打造成“網紅”;而格力卻舍本逐末,將個人打造成“品牌”,這個“品牌”卻是一個熱衷于樹敵、缺乏共贏意識的品牌。這就是海爾與格力的品牌差異,一個致力于民族品牌共同進步,一個卻樹敵無數,以高調博關注。相信這兩個品牌的現在與未來,各位看官已心有定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