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Facebook正在研發一款“災難地圖”,以提升災難之后救援工作的效率。
Facebook將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紅十字會以及世界糧食計劃署合作,研發這個被稱為“災難地圖(disaster maps)”的項目。該項目使用了Facebook的“匯總和反識別(aggregated, de-identified)”數據,將協助救援組織在災難發生后的第一時間內制定應對辦法,并擺設救援。
該“災難地圖”項目包羅三個子地圖:位置密度地圖、運動地圖和安適檢查地圖。
位置密度地圖(location-density map)可以顯示災難發生之前、災難發生期間及之后相應位置上的人群密度變革,并與該地區的歷史人口數量進行比較。運動地圖(movement map)顯示了幾個小時之內的人群移動模式,以幫手救援組織合理擺設救援資源。安適檢查地圖(safety check maps)可以通過Facebook的“安適檢查(Safety Check)”功能,,顯示災難后人們所處安適地點的位置,并告知救援人員。
Facebook的這一新項目可能會徹底地改變災難救援方式。
美國紅十字會信息通信技術與分析全球主管戴爾·昆斯(Dale Kunce)接受美國之聲采訪時體現,此前,災難發生后,“我們可能會知道房子在哪里,但我們不知道人們在哪里。我們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到達災難發生的地方,但也許大多數人陳訴他們安然的時候,可能是在災難發生區域十幾英里遠的地方和家人在一起--其實那才是我們應該要去的地方。 ”
Facebook同時上線了新功能“社區幫手(Community Help)”與安適檢查功能相配合。該功能可以讓受災人員尋找到救援的食物,住所,交通工具和其他形式的援助。同時,也可以讓救援人員找到應該在什么位置提供這些救援物質。過去,專業的救援人員主要依靠Facebook Live和其他視頻工具來收集即時信息,以了解如何以及在何處分配救援物資。新功能將大大提升救援物資分配的效率。
未來,Facebook將向各國政府和相關人道救援機構提供“災難地圖”辦事,并承諾該項目的所有相關應用程序由Facebook的工作人員,及相應地區的專業技術人員提供全面技術支持。
當然,該辦事將涉及到大量用戶私人信息,共享更多用戶信息可能也會為部分用戶帶來麻煩,而該辦事的某些應用條款也會受到爭議。但我們必需正視的是,這些數據將會幫手到那些處于危難之中的人們。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發言人說,災難地圖項目還處在研發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