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魅族的真正根源在于企業辦理落后和核心競爭力缺失,要想制止品牌老化首先要打破家族企業的制度禁錮。
這兩年國內的智能手機市場發生了很大變革,小米上升勢頭受阻,一干互聯網品牌倒閉,VO兄弟快速崛起,另一個實現較大增長的公司則是老前輩魅族。
2014年之前,魅族銷量之小,連它本身都欠好意思公布,外界要從種種蛛絲馬跡中才能推測出個大略。但從2015年起,魅族開啟了飆進模式,同時也變得自信,勇于公布銷量。按魅族公布的數據,2015年實現銷售2000萬臺,同比增長350%,去年的銷量為2200萬臺。
能在競爭白熱化的國內市場取得這個成績,應該說魅族的表示還是非常不錯的。不過,值得指出的是,銷量增長的亮麗數據之下,魅族卻出現了品牌老化現象?,近期表示的出色難掩未來發展的隱憂。
魅族銷量有起色但品牌已開始老化
所謂品牌老化,就是指品牌在市場競爭中出現了知名度和美譽度下降、銷量萎縮、市場占有率降低等衰落現象。這些條件有可能未必一起出現,品牌老化最突出的表征之一是高知名度和低認知度。按說魅族現在銷量還在小漲,似乎與品牌老化不怎么搭邊。但事實上種種跡象表白,魅族已經呈現品牌老化的特征:
1、品牌定位日益模糊
在多數人心目中,2015之年的魅族無論其銷售情況如何,還是給人以小而美的品牌形象,甚至還有人會把追求極致、工匠精神等美譽之詞放在它的身上。不過如今這一切已經不再,本來的魅族品牌形象變了很多,甚至走向了另一面。
本來李楠還可以理直氣壯地說,魅族的用戶受教育程度高,是有為青年和成功人士。如今魅族的產品定位是什么,目標消費人群是哪些?或許它們內部有過明確的規劃,但在外界看來,如今的魅族產品定位反而不如本來清晰,目標用戶更是模糊。
盡管魅藍打出了青年良品的旗號來爭取年輕用戶的支持,但實際上并沒有能夠吸引到多少有消費能力的青年。相反,學生、中老年人、普通工薪階層等消費能力較低的人群才是它的真正用戶。如果說小米當年是年輕人的第一部智能手機,那么魅藍則成為了低消費人群的第一部手機。當智能手機進入了細分市場競爭的階段,魅族卻回到了日漸萎縮的中間市場。
2、產品喪失原有特點,泯然于市
遙想當年的魅族M8、M9等機型,要品控有品控,要顏值有顏值,要性能有性能,代表著當時國產智能手機的頂尖水平,堪稱經典。但現在人們提到魅族,第一印象是價格自制,其他還好,然后沒有了。
這兩年魅族發布了眾多機型,多的時候甚至每月發布一款,同時銷量是刷刷地上來了,但卻沒有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明星產品。2016年度 ZEALER十大品牌手機的結果顯示,在十大旗艦機、十大千元機、十大拍照手機的評選中,魅族均未能上榜。如果說旗艦機和拍照手機的評比,魅族還能勉強找到CPU沒用高通的借口,但在千元機中,占據總銷量7成以上的魅藍也全軍覆沒,實在令人不解。上千萬臺的銷量竟找不出一款令人眼前一亮的明星產品,只能說現在魅族手機產品已經沒有本身的特點,泯然于市。
3、用戶口碑欠安,品牌美譽度下降
隨著這兩年銷量的增長,魅族的品牌知名度有了較大的提升,但與之而來的是美譽度下降明顯。不少消費者在微博、社區反映魅族質量欠安,主要集中在電池發熱嚴重、屏幕易壞、信號欠好、配件質量差等,這其中有新用戶,也有憤怒的老煤友。甚至有消費者自發組成了維權小團體,成立了專門網站。
魅族之前體量小,供應鏈話語權不大,品控上的確一直不具優勢,但好在產品周期長能慢慢磨合解決出現的問題。而現在出貨量上來了,產品周期反而大幅縮短,同時用戶也不再是以資深粉絲為主,而是普通用戶居多。在這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移動社交時代,他們面對手機質量問題,通常不會資深粉絲那樣選擇大標準的包容。手機雖然不是快消品,但更新換代的時間呈現縮短的趨勢。口碑欠安帶來美譽度下降,這意味著用戶換機時選擇魅族的比率大幅降低,對品牌今后的發展非常倒霉。
造成魅族品牌老化的原因
凡事必有其因,魅族之所以出現品牌老化,主要是有這么幾個原因:
1、缺乏明確的長期企業策略
對于競爭不是很充分的行業或區域市場來說,長期策略的重要性可能看起來并不大。但在競爭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如果企業沒有長期策略,則很容易陷入盲目出擊的狀態,浪費資源不說,還可能走入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