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月 9 日,ofo又發布了一款全新車型“公主車”,該款車型圍繞女性,對造型進行了精心的改良與設計,除了在各方面滿足審美體驗之外,還加入了獨有的車籃設計,貼合女性用戶需求。
另一方面,除了ofo,比來在杭州又出現了“土豪金”共享單車,除了顏色為鈦合金之外,還為用戶提供了手機充電功能,而別的此前小藍單車也頒布頒發要在此后量產的bluegogo pro2 上加入電子導航屏幕,,為用戶提供導航辦事等等。
共享單車領域,從ofo到各路對手,都在不停滿足用戶各種需求,在各個層面上提升用戶出行體驗,早期只要能騎的概念也越來越無法滿足用戶需求,共享單車也正在進入品質戰場。
為何共享單車正在進入品質戰場
最早進入城市的摩拜共享單車,并沒有充分到考慮用戶的需求,認為只需要騎行就可以,將重點放在了本身的單車投放時間上,因此造出了一批重量非常沉重,但是用戶體驗非常糟糕的一代產品。
而ofo進入城市市場,則采取了投放輕單車的策略,讓用戶能夠更為舒適的享受到單車騎行體驗,而如此一來,大受用戶歡迎,也讓ofo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對摩拜單車的追趕,而同時摩拜單車在此后也不得不推出二代以及lite輕版單車,來跟上用戶體驗。
不過,面對整個共享單車市場的激烈競爭,后來者們也同樣在模仿ofo滿足用戶體驗的策略,只不過重點不是放在“輕”上,而是圍繞在其他各種需求上,諸如設計、充電、導航等等各個方面來提升品質出行體驗。
因此不成制止的,所有共享單車都已經進入品質戰爭階段。
品質戰場比拼這三點
既然都已經進入品質比拼的階段,那么品質比拼的重點到底在哪些方面?
1)產能,品質升級固然后,但產能依然是重點,是重中之重,小藍單車的bluegogo pro2 其實早在本年 3 月 22 日就于 798 尤倫斯舉行發布會,而如今距離其發布會已經將近 3 個月時間,至今還是沒有落地,遙遙無期。
相反ofo與鳳凰的戰略合作于本年 5 月 6 日達成,卻在短短一個月后就實現了第一批“公主車”的 1 萬輛投放,這種合作速度之快也依托于產能實現能力。
在這點上仍然是ofo與摩拜的優勢,TrustData發布的《 2017 年Q1 中國共享單車行業用戶監測陳訴》顯示,目前ofo的單車投放量達到了 250 萬量,用戶滲透率達到63.2%,而摩拜單車投放量為 100 萬量,滲透率為57.6%,ofo更占優勢。
2)品類,提升品質并不是單一維度,因為用戶需求其實各有差異,有些用戶騎單車從地鐵回家,對路線非常熟,所以不需要導航功能,導航功能毫無用處。而很多用戶也不是隨時手機沒電,而且需要騎共享單車來充電。
因此,所有一切都并非剛需,但同時在必然的場景下,卻都能夠滿足用戶的必然需求,就目前來看,外不雅觀、騎行舒適體驗的改進,仍然是主流。
我們依然主要來看ofo與摩拜,摩拜單車屬于自建工場模式,主要推出了一代單車、二代單車、lite輕版單車,品類不久不多。而ofo則除了自身的一代、二代、三代之外,還有與700bike合作的Cruve單車,與騎唄聯合推出的ofo L1,而此次又聯合了鳳凰推出的“公主車”,可以說一直都在推進品類的擴張。
比擬于品類較少的摩拜,ofo顯然能夠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更有優勢,原因在于ofo采取的是輕模式,能夠與700bike、飛鴿、鳳凰這樣的頂級車廠合作,并結合對方的產能,以及設計優勢,聯手為用戶推出各種品類的單車,讓用戶感受到ofo并非只是某款單車,而是無數品類單車的合集。
3)軟實力,即能否讓用戶更快的騎車走人,而不需要交押金,在這點上,摩拜接入了微信,ofo接入了支付寶,這兩個高頻應用都讓用戶開車更便利,但是ofo更深一籌在于其免押金優勢,這對于很多不肯意嘗試共享單車的用戶來說簡直是剛需,而在其習慣使用ofo后則會養成固定習慣。
此外,ofo還是國內第一家上線開放平臺的公司,第三方產品可以任意接入ofo,為用戶提供單車騎行辦事,目前已經有支付寶與滴滴這兩家巨頭首批接入。
全球化的戰場同樣是品質戰場
共享單車的生意并非國內看好,在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聯合Motivate合作,推出了Gobike共享單車并在硅谷投放,汽車分時租賃平臺Zipcar推出Zipbike,專注美國校園市場,而歐洲的nextbike更是共享單車的老玩家。
而國內的共享單車如果要取得更大的收益,則必需走出國門,尤其是需要在發達國家安身,站穩腳跟,則更能夠取得投資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