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鈦媒體在線課“鈦坦白”第41期,我們再次請來三位鈦客,解讀《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發布后,云計算的機遇、挑戰、新格局。本期鈦客之一、UCloud副總裁&互聯網事業部總經理賀祥龍,擁有20余年互聯網&IT運維辦理經驗,曾就職于騰訊,負責騰訊全平臺的運維辦理及資源調度。現任UCloud副總裁及互聯網事業部總經理,全面負責UCloud在國內互聯網行業的云產品研發、市場拓展和業務支持等。
本文節選自賀祥龍在鈦坦白的分享。如果您還不是鈦媒體Pro用戶,希望查看鈦坦白所有干貨,進入鈦坦白九個專業群交流,并查看更豐富的專業數據和信息,可點擊:注冊。
以下按照賀祥龍在鈦坦白的分享實錄整理:
大家好,我是來自UCloud的賀祥龍,之前在騰訊工作了差不久不多十年,2014年加入UCloud,從事云計算行業。謝謝鈦媒體邀請我今天來做分享。
今天我分享的標題問題是《云計算的1765年》,為什么起這個標題問題呢?因為作為云計算的從業者,我發現本年云計算的火熱程度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可以說是一種烈火烹油的感覺。對于這樣一個行業到底處于什么樣的歷史階段,我們對其要有清醒的認識。因為如果我們沒有準確認識的話,以后在決策和標的目的的判斷上將會有很大的問題。
云計算VS第一次工業革命
要認識云計算發展的歷史階段,我們需要先想一想云計算的素質是什么。在我看來,云計算的素質是對IT行業做了一個精細化的社會分工。大家知道,在云計算出現之前, IT部門做一件事情是需要買辦事器,買帶寬,上機柜,再招一批程序員,寫代碼,調試,測試,最后上線,這個過程可能會長達3個月到半年之久。云計算的出現,首先讓這個分工進行了細化,辦事器、帶寬這些事情交給云計算的廠商來做,所以我認為云計算的出現導致了IT專業分工的變革。
這個專業分工讓我們想起了什么呢?其實在人類發展歷史上,專業分工最大的一次影響應該是1765年,隨著珍妮紡紗機的出現,英國掀起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序幕,這次工業革命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它使人類從農業社會一步跨入工業社會。
再回到云計算的時代問題,我為什么說云計算現在還處于一個很早期的階段——1765年的前期呢?
市場體量的對比。2016年中國的云計算的市場體量差不久不多在200個億,全國IT投入兩萬個億,也就是說滲透率1%的水平。我們對比一下1765年的時候,當時我們大清帝國GDP占到全球的32%,英法德意俄五國的GDP占到了17%,在體量上面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對比。
構成要素的對比。工業革命的三要素是煤、鋼鐵和蒸汽機,那么云計算的三要素是什么呢?在云計算之前,有三種技術的成熟對它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虛擬化、SDN網絡、存儲。
那么我們再進行一個有意思的對比,為什么云計算這三個技術出現得比較早,但是云計算在國內真正興起的時間是2013年擺布呢?
云計算發展的三個階段
2013年發生了幾件有意思的事情,AWS12月份入華,Azure是2013年入華,阿里云2009年成立,但是真正大發展也是在2013年,UCloud2013年對外正式提供辦事,這幾件事連在一起看很有意思,2013年發生了什么事情,讓這么多企業發力使得云計算走向成熟呢?
階段1:Iaas——低門檻價值替換
2013年是什么時間點呢?實際上是移動互聯網特別是移動游戲興起的時間,它們出現之后,袒露了IT效率的低下。我們剛說過之前IT人員工作是以半年為周期的,這個周期和效率在以前是很正常的,大家都是這么慢的。但是在移動游戲出現之后,云計算應運而生,任何移動游戲的開發者都能夠在云計算這邊用一個月的時間去安排一個游戲,這個地方就袒露了以前IT人員的效率問題,云計算這個時候出現產生了一個對移動游戲生產力的巨大促進作用。
2013年的移動游戲,2014、2015年的O2O,2016年的直播,這連續幾撥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涌現,對于云計算的鞭策有極大的作用。為什么呢?因為這些創業者發現,他再也不消做以前那些事情了,把這件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就可以了。
我們仔細考慮一下,這個階段的云計算其實是一個價值替換的階段,什么叫價值替換呢?就是云計算的這幫人去替換了原先IT部門的部分工作。但是價值替換這件事進行了必然程度之后,會有一個極大的門檻。所謂價值替換,如果別人認可你有價值才替換你,如果別人看你沒有價值就不會替換你,這就是云計算發展到必然階段產生的一個比較大的阻力,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互聯網企業里該用的云都用完了,這個地方的體量也就是200億擺布,再往下一步怎么走?
階段2:Iaas+Paas——高門檻價值替換
云計算的第二個階段在我看來其實有兩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