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報道稱,有50余名小紅書用戶受騙,涉及金額達87萬元。
3月14日,北京用戶馬琳的銀行卡提示被劃走了40087元。2016年12月28日,其在“小紅書”上購買了洗面奶,而小紅書客服則準確地報出了她在小紅書的消費信息。
3月13日,西北民族大學研一學生李西在接到“小紅書客服”電話,在理賠過程中,李西按照“客服”指示,最終受騙18100元。
目前,先后有50余名小紅書用戶遭到被騙。而她們的經歷和遭遇極其相似,都是因為在小紅書上有購物經歷,最后都接到自稱是“小紅書客服”的電話,以購買商品存在質量問題退款為由受騙。
同時,他們均接到了同樣的通知告知書。
“尊敬的用戶,由于您近期在我們店鋪購買的商品出現質量問題,現需全部退回,請通過我們合作第三方平臺:招聯好期貸、螞蟻借唄、來分期,掃二維碼進行接收賠付款,我們客服人員會及時跟您聯系,給您造成未便深表歉意,感謝您的支持和信賴。”
“重要通知:因為退還款是第三方合作平臺預先把店鋪金額退還到您的支付寶余額上,您再進行還款,如果您收到款項不配合還款,導致還款通道關閉,您個人賬戶逾期,跟您的個人征信是關聯的,您到時將被索賠雙倍補償款,并支付相應的利息。”
據統計,50人被騙總額為879163.58元。而這50名被騙者都是年輕女性,其中有22名大學生。被騙者年齡在19歲到31歲之間,平均年齡是23歲。她們在小紅書上購買的產品基本上都是化妝品。
而50名被騙者被騙總金額為879163.58元,被騙1萬元以下的有25人,被騙1萬~2萬元的有11人,被騙2萬~3萬元的有4人,被騙3萬~4萬元的有3人,被騙4萬~5萬元的有4人,5萬元以上的有3人。最多的一人受騙9.13萬元。
按照收貨郵件地址,被騙者遍布全國14省份。其中廣東有9人受騙,江蘇有7人受騙,浙江有6人受騙,北京有5人被騙,武漢有3人被騙,沈陽、重慶、成都、合肥各有兩人被騙。
據悉,從3月到現在,人數每天都在上升,有不少被騙者認為,這是源頭出了問題,而不是小紅書官方指出“用戶本身的快遞單亂扔”等原因那么簡單。被騙者遍布全國各地,收貨地址差別,基本排除了消費者泄露信息的可能性。
對此,螞蟻金服安適辦理部相關人士體現,事實上,冒充客服進行詐騙,如何給消費者“下套”,這些都是話術,專門針對消費者差別時期的心理,還會有專門的機構培訓做話術。
別的,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這種詐騙之所以能夠頻頻順利得手,第一步就是被騙者的交易清單。“這些交易清單能夠清楚地顯示被騙者購物的時間和購買的物品,騙子一旦能夠準確說出這些內容,被騙者一般很難會懷疑小紅書客服的身份。”
有網絡安適專家分析認為,小紅書稱沒有發現“批量賬號敏感數據泄露現象”。這就意味著排除了“掃號撞庫”的可能性。
“撞庫”和“掃號”都是黑客手段專用術語。跟它相關的,還有“拖庫”。簡單來說,拖庫是黑客入侵網站后,取得大量用戶注冊名和密碼數據,然后再把這些用戶名及密碼跟網絡銀行、支付寶、淘寶等有價值的網站進行匹配登錄。實際操作中,黑客往往是通過專門的“掃號”軟件,批量驗證賬號密碼是否有價值。
有法律人士認為,如果電商平臺提供了掩護辦法,但還是被黑客入侵,這屬于不成抗力,不消承擔責任。如果因平臺存在漏洞而導致信息泄露,那么平臺就要負責。電商平臺會獲取個人信息,它們有掩護個人信息的義務和責任。
而如今,小紅書方面也一直未從正面回應此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