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 是近兩年最為火爆的網絡熱詞。而提到企業圈的網紅,董明珠和海爾必然避不開的兩個。比來,這二位之間又上演了一出大戲。
6 月 9 日下午,海爾官微的一條微博火爆了媒體圈。一位網友發微博@海爾問:姨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并配 2015 年董明珠股東大會的一張截圖。事情配景是這樣的:由于格力線上商城無法提供售前辦事,其中一名參會人員就表達了失望,并最終買了一臺海爾冰箱。董明珠體現格力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唯一不能接受就是你不該該去買海爾。”
隨后,海爾轉發此微博,并附“這是一道送分題,抽一個答對并轉發的寶寶送海爾靜+自清潔空調”,這一微博引來網友爭相解讀,網友“團家六角七”跟帖評論到:雙重否定表必定,說明我們應該去買海爾,沒錯就是這樣!
而之后,海爾官微發布 #我唯一不能接受到的就是# 這一話題,更引來一眾企業藍v利用自家品牌造句,并紛紛提供獎品。海爾八十萬藍V總教頭的稱號果然不是虛的。

其實早在懟王健林#我依然買不起房#以及不久前 5 月 10 日中國品牌日,海爾官微打造藍V生態的模式就以展現。中國品牌日,海爾官微開放自身平臺,為 12 家民族企業站臺,驚艷四座!不但把其他品牌捧成網紅,也為本身獲取千萬流量。
在新媒體時代,小企業使用網紅,大企業制造網紅。
一邊,近年來陪同著互聯網的崛起,新一代企業家認識到媒體傳播的重要性,越來越多地從幕后走到臺前,他們帶著本身的故事,時常拋頭露面,把本身打造成網紅,從而為企業帶來關注。我們開始因為一個人關注了一個企業。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即是其中的代表。憑借著率真、正直、敢說敢干,經常性爆出的有爭議性話語,將本身“打造”成網紅,親自為企業和品牌代言。以個人形象代表企業品牌和形象雖有極大的風險,但從董明珠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她確實為格力帶來了大量的曝光和關注。
另一邊,作為全球大型家電第一品牌的海爾,則通過官微人格化的探索,腳踏實地的通過替粉絲評釋、與明星互動等運營手段在新媒體領域將本身打造成網紅。同時也用“網紅”的號召力,顛覆性通過異業聯合、粉絲互動、品牌跨界等方式,一改其他品牌官微只為本身宣傳的模式,打造企業藍V生態,不但本身成為網紅,還帶動其他企業成為“網紅”,也是企業新媒體的一股清流。
當“董明珠的個人代表企業與海爾品牌人格化探索”兩種模式碰撞,誰能成為新一代“流量網紅”?
通過百度指數我們可以看到,董明珠的個人搜索指數跟格力搜索指數基本持平,但在移動端甚至超過格力。通過需求圖譜看用戶對董明珠個人生活的關注要超過對格力的關注。

我們再來看一個海爾官微的小案例。旺仔牛奶通過海爾官微提供僅 700 元的獎品,品牌和產品曝光超千萬次,,銷量也猛增。海爾官微近期提出的提出 100 萬的KOL廣告位不是沒有依據的。
被業界稱為“最吊兒郎當”的CEO的董明珠,盡管會被認為博眼球、聒噪、大嘴,甚至認為她能力出了問題,但通過個人形象為企業吸引關注的敬業精神還是值得贊揚的。而海爾通過官微人格化探索,打造共享平臺,構建了企業官微生態圈,帶動其他民族企業品牌共享社交媒體時代新媒體營銷的紅利是否更有未來?
董明珠和海爾這兩個“網紅”,誰能造就網紅新時代,各位本身去評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