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要知道,本年以來,今日頭條已經第三度因內容低俗被網信辦約談了。
史上最嚴整頓來了,這一次,整個內容行業都嗅到了遠差別于以往的危險。
6月7日,北京市網信辦約談了微博、今日頭條、騰訊等網絡信息平臺,并永久“封殺”了一批“內容低俗”的違規自媒體賬號。隨后,6月10日,廣東省網信辦責令騰訊永久關閉了30個違規公眾號。被封殺的賬號中,不乏全明星探、中國第一狗仔卓偉、長春國貿、毒舌電影等一批高流量大號。
據了解,這是本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適法》、新版《互聯網新聞信息辦事辦理規定》、《互聯網新聞信息辦事許可辦理實施細則》正式實施以來,網信辦首度針對媒體平臺展開大規模整頓行動。
比擬以往口頭上的“責令整改”,這一次的史上最嚴整頓,網信辦可以說是實實在在地“亮劍”了,而誰都知道,這還只是剛剛開始罷了。顯而易見,接下來的日子,自媒體和內容分發平臺一定都將面臨更為嚴厲的監管和治理。這其中,比擬內容分發領域的其他同行,主張“無價值不雅觀”,依靠“機器算法”給用戶保舉“個性化”內容的今日頭條,似乎更令人捏汗。
要知道,本年以來,今日頭條已經第三度因內容低俗被網信辦約談了。
半年三度遭網信辦約談,今日頭條成低俗內容重災區
上線于2012年的今日頭條,依靠機器算法保舉個性化內容,俘獲了一大批用戶的芳心,早在去年年底便已收獲了1.4億活躍用戶,每人每天平均在今日頭條上花費76分鐘。
這1.4億活躍用戶每天花在今日頭條上的76億分鐘,到底被機器保舉了一些什么樣的內容?
本年4月,央視曝光了今日頭條客戶端向用戶推送“艷俗”直播平臺:火山直播,內容涉及大量穿著袒露的女主播,通過低俗不堪的演出吸引用戶不雅觀看。4月18日下午,北京市網信辦、市公安局、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聯合約談今日頭條、火山直播等平臺,責令限期整改。

事后,有媒體通過查詢企業工商信息發現,火山直播(北京微播視界公司)的幕后實際控制人,正是今日頭條(北京字節跳動公司)。火山直播的公司法定代表報答梁汝波,其在今日頭條內的職務為天津字節跳動的法人代表和總經理。這一消息令外界一片嘩然:本來今日頭條的“機器保舉”也不免“夾帶私貨”,并且是主動向用戶推送“不成描述”的低俗內容。
在更早之前的1月6日,北京市網信辦曾經約談過一次今日頭條,起因在于北京市網信辦在日常監管中發現,今日頭條“頭條問答”欄目近期多次登載低俗“庸俗討論話題”,如“女人需要的時候,會有多騷?”、“為什么很多貪官的情婦都長得欠好看?”、“什么是悶騷型女孩?”等,回答內容同樣“低俗無聊”。網信辦對今日頭條提出嚴肅批評,并責令其整改。
除了涉黃內容以外,今日頭條充斥的“標題黨”、營銷信息、不實信息也一直飽受詬病。有媒體評價,今日頭條就像一個巨大的“信息垃圾場”,通過持續迎合人性中低俗、陰暗的部分和固化的審美趣味,給用戶喂養毫無營養卻容易“上癮”的“垃圾信息”,以此成就自身的巨大流量。
反復強調本身是“科技公司”,今日頭條在逃避什么
面對外界針對平臺低俗內容泛濫的種種指責,擅長“技術”的今日頭條“研發”了一套獨特的話術。
上線以來,今日頭條對外始終以“科技公司”自居。似乎是鐵了心要與媒體屬性作切分,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曾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今日頭條是一家“科技公司”,“不干預用戶的選擇”,在接受某媒體關于今日頭條價值不雅觀的詢問時,更撂下這樣一番“狠話”:“媒體是有價值不雅觀的,但今日頭條不是媒體,我們更關注信息的吞吐量和信息的多元。我不能準確判斷這個好還是壞,是高雅還是庸俗。”
剖析張一鳴的這一套話術,有兩層意思:
第一,今日頭條想要什么:今日頭條看重的是信息的吞吐量和信息的多元,也就是要有足夠大的流量和足夠多的信息種類,給海量用戶保舉足夠細分的內容。
第二,今日頭條不想要什么:今日頭條不是媒體,而是采用機器算法分發信息的技術公司。信息的好與壞都是由機器決定的,今日頭條不肯也不能對信息質量和價值取向進行判斷,,也不需要對由今日頭條分發的內容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言以蔽之,今日頭條既想要流量,又不想要責任和監管。這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