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年初,中央一號文件正式提出“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目標。農業電商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隨之迎來重要發展機遇。在此配景之下,一方面,中央與地方頻頻出臺相關政策,支持以“互聯網+農業”新模式帶動縣域經濟發展,鞭策農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另一方面,社會力量也積極參與,以百誠源等為代表的農業電商企業,通過積極探索“互聯網+”的新商業模式,補齊當前縣域經濟短板,助力縣域經濟得到長足發展。

加快供給側改革,縣域經濟迎發展良機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當前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為我國縣域經濟提供了巨大發展機遇。“郡縣治,天下安。”作為融合城鄉的經濟體系和國民經濟基本單元,縣域經濟承載著最廣大的面積和最多的人口,而作為縣域經濟基礎的農業經濟,無疑是改革的重中之重。農業供給側問題具體表示眾多,如食品安適問題、農產品結構問題、農產品銷售渠道問題、農產品價格問題等等,尤其在近年來宏不雅觀經濟形勢驟變的配景之下表示更為突出,這也使其成為鞭策農業產業升級最直接的內在動力。
“而‘互聯網+’風潮的興起正在迅速改變這一切,越來越多傳統行業‘觸網’之后開始發生翻天覆地變革,農業也不例外。”業內人士指出,‘互聯網+農業’的產業發展新模式,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標的目的。
事實也正是如此,,近年來,阿里、京東、網易等互聯網巨頭紛紛進軍農業進行戰略性布局,而以百誠源等為代表的農業垂直電商也強勢崛起。農業電商這一“互聯網+”集群,正依托互聯網獨有的移動平臺優勢、信息通路優勢、大數據優勢等,在加快農業上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流通等方面,表示出前所未有的影響力。它們積極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轉型,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電商企業持續探索,助力農業供給側改革
“不成否認,‘互聯網+農業’是一個十分具有想象力的發展模式,但農業電商平臺要想做成通達天下之事,目前仍確受著諸多天然的限制與制約。” 百誠源相關負責人指出,目前國內的農業電商,整體上仍處于探索階段,商業模式仍有待完善。
據了解,在本年的中國國際電子商務展覽會“電子商務促進供給側改革創新”論壇上,百誠源CEO杜非曾頒發主題演講,指出當前互聯網農業面臨四大難題:首先是商品品質難以把控;其次是人的問題,包孕農民缺乏產品邏輯、商業邏輯、營銷體系,以及定價策略等技能的培訓;第三是品牌化較弱;第四是供應鏈問題。而此后對于如何鞭策農業電商深入發展,強化線上與線下融合的問題探討中,杜非也指出農產品上行問題是行業面臨的重大挑戰。
“這些都是當前農業電商亟需解決的行業性問題,同時也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必需跨越的難題。” 百誠源相關負責人增補道,“正是為解決這些行業性短板問題,百誠源可謂應勢而生。”
據介紹,對于如何將農業和“互聯網+”更好地聯合起來,百誠源正積極從政府支持、平臺運營辦理、品質管控和開放合作等方面多重發力。該負責人體現,以打造地標特色農產品直供體系為基礎,百誠源正探索從前端到市場,從品牌到資源,全方位為優質農產品提供解決整套解決方案。
百誠源推特色農產品直供,補齊縣域經濟短板
作為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旗下高科技創新企業,百誠源以“只做正宗原產地產品”為宗旨,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發掘國內優質特色原產地農產品,通過“線上安適交易+線下專業辦事”,開展對地標特色農產品的開發挖掘、品牌塑造和推廣營銷,致力于為地標特色農產品創建和開辟體系完備、健康發展的生產流通新渠道。
更重要的是,百誠源一開始就站在了行業的最高起點,通過一系列辦法打造意識超前的農業電商“生態”。一方面,通過聚合國內特色產品產地資源,強強聯合,建立上游產地直供優勢;另一方面,利用自身渠道優勢做好產品上行辦事,對接上下游通路,著力甄選優質產品,輔助產品推廣與宣傳;此外,通過技術溯源等眾多安適保障,與合作伙伴實現信息互通,聯合品牌孵化,實現利益共享。
“以地標特色農產品為突破口,持續進行開發挖掘、品牌塑造與推廣營銷,不但可以帶旺本地農產品銷售,更促進了本地農業、旅游業、物流業及商貿業的有效融合,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百誠源相關負責人特別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