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未成年是在互聯網中茁壯成長的一代人,無論是學習還是娛樂的方式大多都離不開網絡環境,因此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費等負面問題也如影隨形,嚴重影響了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引起了政府、互聯網企業、社會等密切關切。
對此,文化部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并推出了“網絡游戲家長監護工程”,為響應政府的號召,騰訊在上半年上線了“成長守護平臺”,并將范圍擴大至游戲以外的領域,家長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了解子女在網上的使用情況并實時監控消費。平臺一經上線,立即成為業內的高頻討論話題,騰訊游戲、全民K歌等騰訊旗下知名產品也快速接入。而主動接受監管的背后,全民K歌有本身的目的和邏輯。

多一雙眼睛,多一份溝通
騰訊的成長守護平臺是免費的,操作起來也不復雜。家長通過和孩子協商獲取游戲、K歌等系統賬號和密碼后,就可以在平臺上綁定子女的賬號,對其網上消費進行額度設置并提前獲得消費信息。
最開始接入騰訊成長守護平臺的,是騰訊旗下最重要的版塊——騰訊游戲。在《王者榮耀》只賣皮膚都能日入過億的配景下,騰訊游戲接入成長守護平臺頗有一種壯士斷腕的氣概。在騰訊游戲看來,中小學生玩游戲時間過長,既會傷害視力,還會耽誤學習,影響生活。別的,中小學生涉世未深,偏愛網上社交,更容易在網上消費、交友等方面存在不理性行為。
而這些不良的上網習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家長和孩子之間缺乏開誠布公的溝通和理解所導致的。上網、玩游戲在很多家庭中成為了“貓鼠游戲”,很多人甚至發出了“可憐的家長在和整個娛樂化的社會對抗”的無奈。
騰訊成長守護平臺就是從這個痛點著手,通過開通“提醒”、“查詢”、“設置”三種功能,實現“以錢管人”的目標。既能制止因為子女的高額消費給家庭帶來的經濟負擔,也能減少親子之間不須要的矛盾和沖突。更重要的是,接入成長守護平臺之后,家長多了一雙關注孩子的眼睛,可以通過分析孩子的網絡使用情況,更加了解孩子的習慣和心理,為雙方更進一步的溝通提供基礎。
事實上,成長守護平臺的設置初衷并不是“監控”,而是“守護”。而守護的前提是家長和孩子雙方能夠建立一個良性的、開誠布公的溝通環境,減輕雙方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因為 95 后和 00 后的成長環境與父輩有極大的差距,通過老措施隔絕他們和虛擬世界的聯系是不現實的。只有鼓勵家長與孩子之間開展正面的對話,建立可信賴的約定和承諾,才可以讓孩子體會到來自家長的尊重,從而合理擺設學習和娛樂的計劃。
拒絕“高消費”,全民K歌為何拿本身開刀?
在騰訊游戲接入騰訊成長守護平臺之后不久,全民K歌也快速跟進,主動與家長聯手,減少年輕用戶非理性消費的可能性。而全民K歌作為國內最大的K歌類應用軟件也是行業首個接入騰訊成長守護平臺的APP,這就引發了業界不少擔憂,會不會導致平臺用戶和流量的銳減等“現實問題”。
說實話,在短期內全民K歌的“數據”必定會受到必然影響,這也是其主動犧牲利益的一定結果。但從長遠來看,這并不會削弱全民K歌的綜合競爭力。一方面,全民K歌的用戶層次比較完整,營收機制比較完善。經過不到三年的快速發展,全民K歌已經成為國內用戶量最大的移動K歌APP,注冊用戶數近 4 億,日活量達到了 4500 萬人。龐大的用戶基數給了全民K歌更多的回旋余地。
另一方面,通過主動接入監管體系,全民K歌也可以率先創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在這個沒有消費陷阱的平臺下,用戶可以更加自在地享受K歌和直播帶來的精神娛樂,家長也可以對孩子的消費行為更加安心,并認可這個平臺。在獲得家長和社會遍及支持后,全民K歌也就能吸引更多用戶參與,并形成品牌效應。
對行業整體環境來說,全民K歌也借此做出了楷模,承擔了頭部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很多K歌類平臺雖然知道中小學生用戶消費能力有限,但并分歧錯誤他們的消費行為進行提醒和限制,甚至還會給予激勵和暗示。
全民K歌以身作則,是想引導全行業平衡好商業利益和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抵制那些鼓勵、縱容非理性消費的平臺的行為,這既契合監管部門的政策導向,也符合遍及的社會訴求。

更大的守護力量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