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從開始上線的速度和和規模來看,采取短平快打法的ofo起步更快,但是從技術水安然安祥效率維度來說,相對看重長遠利益的摩拜,跑到了前面。
朱嘯虎兩天之內上了兩次頭條,前天接受華爾街見聞采訪,改口說ofo、摩拜不會合并。
昨天和摩拜投資人馬化騰在伴侶圈互懟,護犢心切的雙方,在伴侶圈你來我往,讓吃瓜群眾好好看了場熱鬧。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朱嘯虎對共享單車競爭格局看法的徹底改變。去年投資ofo后,朱曾給出了一個看似底氣十足的預言,共享單車將在90天內結束戰爭,勝利者就是他下注的ofo。
彼時,借助滴滴合并快的、吞并uber中國的燎原之勢,滴滴投資人朱嘯虎得以上位中國頂級投資人之列,他的個人猜測,就像希臘神話中的著名預言家卡爾卡斯對特洛伊戰爭的預測一般,戴上了權威的桂冠,業內應和者不少。
但不到一年后,朱卻一改之前的篤定態度,收斂了進攻之勢,認為共單車行業先清場,兩大巨頭ofo和摩拜之戰遠未到收官之時,從90天結束戰斗,釀成了“一年后再看”,氣場勢弱了不少。
誠然,作為共享單車領域唯二的種子選手,押注ofo是一筆絕對劃算的賭局,朱嘯虎已經手握勝券。但對于ofo和其對手摩拜來說,兩頭猛獸之間的生死較量,仍在持續。ofo投資人在此關鍵節點,突然改口,到底傳遞了什么信號?
改口背后:本錢力量主導了差別的發展模式
對于未來共享單車的競爭格局,朱嘯虎現在是這么判斷的:
下一步首先是清場,最后留下兩個PK;摩拜和ofo短期內不會考慮合并;至于未來要打多久,看本錢對效率的忍受力,有沒有變局的機會出來。
在回答問題時,朱嘯虎完全沒有對ofo和摩拜的勝負手和時間做出任何明確預判。
這和去年9月的態度大相徑庭。彼時,朱嘯虎是這么說的,“ofo最大的優勢是成本低。摩拜布一輛車,ofo 可以布 10 輛”,“90 天共享單車的戰爭就會結束。”
改口前后,可以清晰窺見本錢成為了共享單車差別模式的主導力量。
無論是在校生戴威,還是記者出身的胡瑋瑋,兩人之前并無多少成功的創業經驗,因此,在創立ofo和摩拜時,早期投資人對其路徑選擇,影響不小。好比,摩拜投資人李斌親自擔任摩拜董事長。
朱嘯虎對于ofo的影響,應該也相當之大。后來接受采訪時,戴威把接受朱嘯虎的1000萬投資,視為ofo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從拿到金沙江的錢后,我們的擴張就開始了。”
可以說,朱嘯虎3個月結束戰斗的看法,或許也是ofo堅持以低成本生產低端小黃車,通過大規模鋪量、提高投放速度、來占領市場的原因之一,根據”90天結束戰斗”的邏輯,短期內的增長速度、投放數量、用戶規模就成為關鍵的致勝因素。
與ofo差別,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早就意識到,共享單車是一場長期戰役,“我們正處于嬰兒時期”,因此,摩拜犧牲了對短期規模和速度的追求,選擇了質量更為可靠、可管可控、雙向通信的智能單車。
但和普通自行車并無差另外小黃車,其實并不適合共享經濟————小黃車的高損耗率、高運維成本,成為了不成承受之重。
有趣的是,根據朱嘯虎之前的說法,一輛摩拜單車的成本是ofo的十倍。在摩拜比來一輪6億美金融資前,按說兩者融資量級差不久不多,那么市場上的投放量,ofo單車應該是摩拜的10倍才對,但按照來自差別的第三方的數據顯示,無論是覆蓋城市、用戶規模,還是訂單量上,兩者幾乎都處于同一量級,原因很簡單,那就是ofo損壞率過高,而摩拜規模化之后的成本,遠遠高不到ofo的十倍。
如今,連ofo投資人都改口,共享單車的競爭格局,要從“90天見”釀成“1年后見”了,并無如預期到來的事實,其實也驗證了朱嘯虎當年預判的錯誤,以及ofo急功近利低成本走量路線的偏差。
或許ofo要走上向摩拜模式學習的道路了,壽命只有數月的低質小黃車pk摩拜,就像用小米步槍對戰堅船利炮。ofo后來推出的密碼鎖,其實就是逐漸向摩拜路線挨近的標識表記標幟。
勝負手在于商業素質:車輛成本vs運維成本、效率vs增長、規模vs技術
朱嘯虎昨日接受采訪時也說,ofo摩拜之戰何時見分曉,取決于兩個因素,第一看本錢對效率的忍受力,第二看盈利模式是不是成立,這是商業素質。
昨天,馬化騰和朱嘯虎的爭論,其實就圍繞了共享單車的商業素質進行,涉及到成本、效率、技術、增長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