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你老板,請到我辦公室來一下……”“你好,你的郵政包裹在我手上,需要提供身份證件……”“我是王寶強,需要你借1萬元錢來緩解資金緊張……”一直以來,很多用戶為陌生手機號碼來電困擾,一接聽才發現對方是在推銷產品,甚至是進行詐騙。
面對“頑疾”,國內運營商開始主動出擊,對過度營銷電話和詐騙電話進行整治。本年初,上海電信自主研發了反通信詐騙和反過度營銷的兩套系統,借助大數據對過度營銷號和詐騙號進行精準畫像,并及時進行精準打擊,取得不錯效果。
營銷團伙越來越隱蔽
“過去,運營商對詐騙、過度營銷號主要是采取先舉報后打擊的方式。”上海電信相關人士介紹,對于主動關停手機號,運營商始終連結謹慎態度,主要原因在于運營商內部過去缺乏有效的方法對上萬條號碼進行精準篩選,只能被動依賴舉報信息進行打擊。
同時,過度營銷號地下產業鏈在與運營商“較量”中,想方設法躲避運營商的攔截。過去兩年,運營商集中整治了一批4008固定電話號碼,之后大批營銷團隊開始利用手機號碼進行推銷,由此衍生了一大批地下呼叫中心,通過撥號器向外進行規模性營銷。
去年底,上海警方打擊整治了一個地下呼叫中心,發現了數百張手機卡,涉及三家運營商。營銷團伙每天只隨機使用其中數張,通過自動撥號系統向外呼出,設定了每張卡每日的呼出量,一旦超出運營商的呼出量監測的上限值,他們就更換另一批號段。
過度營銷團隊的營銷手段越來越隱蔽,對于運營商來說,單純依靠原有的檢測系統進行有效攔截的難度越來越高。
大數據面前無處遁形
雖然地下營銷團伙隱藏得越來越深,不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運營商現在開始借助大數據的力量重拳出擊。
“每次通話時長不超過15秒,符合;同一個號碼每天的呼出電話號碼重復率不高于X%,符合;呼出呼入比高于X%,符合……”
上海電信的大數據系統按照事先設置好的“基站信息”“上網信息”“通話行為信息”“基本信息”等維度,對相應的手機號進行特征分析。如果特征符合,相應的手機號碼幾秒鐘內就能被“定位”并關停。
這是國內運營商首次嘗試用大數據算法來打擊詐騙及過度營銷號。據了解,通過這樣的方法,上海電信從去年底至今總共關停的營銷、騷擾、詐騙號碼達21萬個。
去年底開始,上海電信網絡安適部門投入了巨大精力推進大數據庫的建設。這并非易事,為了厘清過度營銷的行為特征,技術人員進行了長時間的跟蹤,將內部員工的手機號和被舉報號碼一起納入監測范圍。通過對兩組號碼的長期追蹤比對,技術人員發現除了每日呼出量明顯高于常人外,過度營銷號碼還有許多“異常特征”,好比使用基站數量遠低于普通手機用戶,
“一個正常的人每天在上下班路上,會經過至少近十個基站,但營銷號所使用的基站是固定不亂的,一天不會超過兩個。”
上海電信相關人士介紹。此外,在通話時長、呼入呼出占比等維度上,營銷號都與正常手機號存在明顯差異,這些都被納入對營銷號的“畫像”之中。經過長時間的比對分析,營銷號的特征越來越明顯,“畫像”越來越清晰,由此建立的大數據IT系統就能布下天羅地網,系統幾秒鐘之內就能自動“打掉”符合條件的過度營銷號、詐騙號。
對詐騙電話實施精準打擊
與營銷電話行為差別的是,實施詐騙電話的犯罪分子在前期往往已經精確掌握了用戶的個人信息,對詐騙對象有了詳細了解,人們很容易上當,電話詐騙的危害性更大。好比,此前發生的徐玉玉事件中,就是相關信息泄露讓犯罪分子以助學金的借口輕易詐騙得手。
為了打擊危害更大的詐騙電話,此次上海電信也制定了一套數據庫樣本。上海電信技術人員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對詐騙電話號樣本進行反復分析和比對,
“因為樣本量小,前期無法通過機器來完成。只能用人工來逐條對比分析。”
最終技術人員發現,隱藏在“上海號段”背后的詐騙團伙聚集地其實挺有規律。除了都集中在偏遠山區外,差別地區內的詐騙產業鏈正在形成“集群”。
好比,來自某地的詐騙電話大多從事“色情誘騙”,在他們的通話賬單中,除了普通話費外,往往附加有漫游流量包,用來傳發色情圖片。再好比,來自另一地區的詐騙團伙往往冒充信用卡中心,,在通話記錄中會留下撥打各大銀行辦事熱線的記錄……通過比對,通信詐騙高發地區名單誕生了,來自這些地區的漫游電話被重點監測,同時通過大量的特征分析,對漫游詐騙電話進行精準打擊。
記者手記
打擊電話騷擾需要法律“補位”
打擊通信詐騙,不但是技術層面的事情,更是法律層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