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布斯已死,可未來的喬布斯們也許能把他們經營與決策的智慧傳遞下去了。
在美國市場上,一家受到“硅谷創投圣經”《Red Herring》青睞、主打強AI技術的企業Synergies Intelligent Systems有可能通過強AI做到這一點——他們開發了全球第一個商業策略導航系統(商業GPS),能回答商業相關的上萬個自然語言提問,并給企業提供執行建議。這個企業的算法比市場上現有的要更進一步,幾乎能做到跨領域的智能分析、推演,向強AI又邁進了一步。
也就是說,這個系統就等于一個強大的智能顧問團隊,可以針對現有問題做分析和建議,未來甚至可以直接代替過去幾十年間極為流行的第三方咨詢公司。
“不管企業處在哪個階段,有什么層面的決策問題,這個系統都可以回答。”Synergies Intelligent Systems的CEO Michael Chang張宗堯對記者說道。
三個月+強AI系統,打敗 10 年經驗辦理者?
張宗堯向記者介紹道,他們的技術突破了深度學習的局限性,改變了數據庫的結構,讓電腦能夠通過深度學習的方案處理大量商業數據。這之后,他們的產品能像GPS指導開車路線一樣,給企業提供商業決策上的“路線圖”。CEO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駕馭公司的戰略標的目的,而這樣一個“AI商業GPS”可以在兩個層面上幫手他們。

第一個層面,它可以節省企業的時間成本。過去的“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僅僅能做到顯示和呈現結果。一個分析師在整合企業數據后,一般只能通過可視化的形式展示數據。企業的下一步該怎么走,還是需要高管團隊憑借經驗來進行分析和做出決策。而AI商業GPS則不但能展示過去的數據呈現出的結果,還能夠通過機器學習做出預測,并指出商業決策的最佳路徑。
對于這些C-level的辦理者來說,這個系統按照他們的職位而提供的獨特建議可以讓他們更好地分配本身名貴的時間,做出更具有戰略性的決策。
第二個層面更具體——CEO做決策的過程會變得非常簡潔。
有了這樣一個虛擬的智能顧問,企業不需要那么多的數據分析人員和軟件工程師,還減少了溝通成本。辦理者不需要有技術配景,就可以直接通過控制界面問這個系統,“我想要在三個月內把庫存減少20%,有什么方法?”這個自動化系統就會提供多條路線,輔助甚至代替決策。
當然,除了C-level的辦理者以外,其他差別層級的辦理者也都可以利用這個系統。這也就帶來了這樣的效果:假設有一個只在供應鏈上工作了 3 個月的新手,如果搭配上這個系統,他做決策會比一個有十年辦理經驗的人還要好。
“過去的辦理模式基本是經驗導向的,這個系統會帶來很大改變,甚至取代許多顧問公司的工作,一般的企業都不需要向麥肯錫或者BCG尋求幫手了。”張宗堯說道。
強AI會厘革每個行業嗎?
這家公司看起來正試圖以強AI技術顛覆一切,他們最先切入的是擁有大量數據的制造和零售業。
對于這個商業GPS在制造業的應用,張宗堯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此前,一家制造業巨頭發現本身的不良率極速升高到接近9%,用了各種方法都找不到原因。在他們介入后,AI系統分析出來其實是由天氣因素導致的。他們通過給生產車間加濕解決了這個原因,給企業節省了數千萬美金。
當然,假如這個公司有著本身的大數據團隊,也可以通過其他方法找出這個原因。但是假如他們沒有這個團隊呢?
如今市面上巨頭一直在“收割”市面上優秀的人工智能團隊,Google、Intel、Apple等等,簡直在角逐收購AI創業公司。GE、三星等工業界巨頭也在加入這個行列,普通公司是很難在這個層面上參與競爭的。

就算咬牙從頭建完團隊之后,企業的損失往往已經不成估量了。
而這個AI系統,則是一個簡單、直接、性價比極高的方案。企業不需要調用許多資源來雇傭、搭建一整個人工智能專家團隊,就可以迅速地獲得同樣水平、甚至更好的人工智能決策建議。
“小到生產的良率,大到公司決策,都可以通過咨詢這個虛擬顧問來完成,”張宗堯說道,“中小企業不會受成本所限,失去解決問題的機會,又或是在人工時代落后于人,這套系統就能用有限的成本幫手他們獲得更多的利潤。”
對于企業來說,像這家制造業巨頭這樣一目了然的例子是很有吸引力的——成立近一年,Synergies已經收支平衡,客戶包孕全球的中型企業及大型財團和許多年營業額在 10 億美元以上的公司。對于其中一家制造業巨頭公司來說,Synergies的商業GPS已經幫手他們提升了20%的生產效率。而一家區域性零售業公司也通過系統的分析和建議,成功減少了48%庫存。
除此之外,這個系統的強AI基因,也讓它差別于過去加入了AI元素的商業分析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