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結納貞良,以救禍敗,反復欲鉗塞士口,杜蔽主聽,將欲使玄黃改色,馬鹿易形乎?
——南朝宋史學家范曄《后漢書·文苑傳上·崔琦》
“馬鹿易形”就來自于上面這段話,意思是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近日,網上有傳電視行業的新興產品量子點電視大勢已去,量子點陣營名存實亡,幾近崩潰,標示性事件就是TCL進入OLED領域。
6 月 13 日,量子點陣營重要成員TCL旗下的武漢華星光電第 6 代柔性LTPS-AMOLED顯示面板生產線在武漢開工建設,這是是國內第一條主攻折疊顯示屏的 6 代柔性LTPS-AMOLED顯示面板生產線。華星光電官方頒布頒發,該項目預計 2019 年二季度投產, 2020 年一季度量產。滿產后,年產AMOLED智能手機顯示面板近 116 萬㎡,可滿足全球5%的AMOLED智能手機屏需求。
也就是說,TCL旗下的半導體顯示公司,因為大規模進軍手機OLED面板生產,所以代表TCL放棄量子點,轉入支持OLED電視顯示技術而脫離量子點電視陣營,excuse me???
不得不承認某些業界人士的想象力真的是天(zhen)馬(hui)行(luan)空(che),如果說連屏幕大小對顯示材質有差別要求都不清楚,那“杜蔽主聽”的意圖就很明顯了。
關于TCL、三星將視線從量子點轉移到OLED上,絕大多數業內人士有能力分辨出是真是假,但對于消費者來講,可能需要了解以下這些內容才會在對比顯示技術時做出更好的判斷。
一,量子點陣營中,TCL、三星兩大巨頭“溜了”?
的確,TCL的華星光電斥資 350 億建立LTPS-AMOLED顯示面板生產線,意圖在AMOLED智能手機顯示面板領域有一番作為;三星更是眾所周知的AMOLED顯示面板巨頭廠商,Galaxy S手機系列曾憑此一舉成名。
注意,無論是三星還是TCL,在AMOLED方面的舉動都是針對小尺寸屏幕的智能手機領域。AMOLED面板屬于OLED,但大部分抖機靈的人都會偷換概念,將適用于便攜終端設備的小尺寸屏幕和電視這種大屏混為一談。
平心而論,OLED在手機領域的受歡迎程度和在電視領域不成同日而語,OLED屏幕是當下手機旗艦新品的標配,普及程度遠高于電視。小尺寸OLED市場是一塊巨大的蛋糕,華星光電作為一家半導體顯示公司,抽出幾百億的資金來分一杯羹怎么就莫名其妙把量子點陣營給毀了?你讓華星的老總怎么向李東生先生交待哦…
二,為什么OLED不適用于大尺寸屏幕?
OLED與量子點技術的爭端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人們的焦點往往關注在畫質上,如果說光靠嘴說無法描述畫質誰優誰劣,那談點更加實際的其他方面。
目前的OLED電視大部分為主動發光的白光OLED,由于是自發光,單個發光體長期顯示一種顏色會造成快速老化,所以在老化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差別像素老化程度紛歧樣,導致亮度紛歧樣的情況。因此,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偏色就成為了OLED電視的一個嚴重問題。并且長時間高亮度對有機材料的損害非常大,使用壽命會極大縮短。我們來看看大法和創維的OLED電視使用說明。


(OLED電視:都看四小時了,還不讓休息會,不知道會把老子臉燒壞嗎?)
刺激不刺激?電視原來就是長時間不雅觀看的大屏顯示設備,OLED卻一本正經的把產品的缺陷歸罪于正常的使用情景。消費者買個電視,還需要不竭的“抖動”畫面防止燒屏殘影,電視累了還得讓它歇歇。我們買的是電視,不是祖宗。
所以說,不能否認OLED在畫質方面帶來的進步,但是應用于大屏上仍然會存在不少缺陷。而手機等小尺寸終端設備更換周期短,使用頻率較高但使用時長相對電視較短,所以OLED在小尺寸屏幕上的應用會更加合適,這也是這幾年手機OLED屏幕大熱的原因。
3,現在的問題都沒解決,你還談未來?
談到顯示技術的未來,很多人夸夸而談:OLED將會由小屏滲透到大屏、有且只有OLED具備柔性顯示屬性、進入OLED越晚越被動……
全行業都是OLED的,那為什么OLED電視上市三年的時間,截止到 2017 年第四周,市場滲透率還停留在0.27%的水平上?而同期晚上市近兩年的量子點電視已經達到1.41%(數據來源:中怡康)?知道OLED賣的貴,但是消費者也不傻,大家不缺錢買個貴電視,主要是電視自己存在顯示質量的問題,那口碑自然上不去,銷量就更窘迫了。

談柔性屏幕?量子點目前是光致發光形態,,未來的電致發光技術將會讓量子點屏幕釀成柔性介質,可以卷曲,且量子點作為柔性屏用于印刷也將成為現實,科技部“十三五”計劃中已把量子點打印顯示列為關鍵性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