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上火就喝王老吉,一家做特賣的網站——唯品會,有問題找百度,去屑就用海飛絲等,每個品牌在消費者心里都會有個位置。這就是一個產品定位占據用戶心理的成功之處。在同質化的產品競爭中,產品的差異總是很容易被復刻和跟進,而顧客心智的認知很難被改變。這就是所謂的得民心者,得天下,一旦你的產品在顧客心智中占據了優勢地位,不但生意會源源不停,并且這也是企業唯一可靠地長期競爭優勢。那么,企業如何進入顧客心智并占據優勢地位呢?
1、精準一個定位
美國定位之父杰克·特勞特于 1969 年創建了定位理論,他認為企業只有兩項任務,一是在企業外部用戶頭腦中確立一個用以決勝的“位置”;二是以這個“位置”為導向配置企業內部的所有資源并進行運營辦理,創造出佳人的經營成果。就拿特勞特在中國公司案例中做一個典型的例子, 2002 年,加多寶為涼茶確定了“預防上火的飲料”定位,此后 10 年間,銷售額從 1 億提升到 200 億元。再好比定位于“直賣”的瓜子二手車網, 2015 年是中國二手車市場風氣云涌的一年,然而在 2015 年下半年,優信、瓜子、人人車三家公司展開總金額達到數 10 億的廣告大戰。人人車請了黃渤做形象代言,優信更是請了十幾位明星一人一句臺詞,然而無論眾明星和黃渤誰的影響能力更強,最后消費者記住的卻是“個人車主直接賣給個人買家,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瓜子二手車直賣網”,這句連小學生都能聽懂的廣告語,把“直賣”的定位深深的刻在了消費者的腦海里。
企業創造客戶通常只有一個有效的途徑,將本身的品牌植入客戶心智,成為顧客心智中某一個品類的第一選擇,即確立一個市場上唯一的精準定位,如果這個品類中已有占據心智的產品,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創新品類亦或是從新確立一個定位。
2、占據一個字眼
定位不是聚焦于一個產品,而是將產品定位在潛在用戶的心智。也就是說品牌必需要在心智里面代表一個字眼。企業家對本身的產品總是充滿感情,恨不得把產品的里里外外都夸個遍,但是要想讓你的品牌信息穿透復雜、混亂的顧客心智,就必需極致簡化,聚焦到一個字眼,一個強有力的差異化概念,產品品項也要盡可能的集中及至單一。成功的品牌莫不如此。好比德芙巧克力代表著“絲滑”,星巴克代表著“咖啡”,沃爾沃代表著“安適”等。
如今的社會存在傳播過度的問題,不管在何處都可以看到廣告信息,而過多的產品和媒體產生了大量的噪音,而企業要做的就是用一個簡單化的字或者詞去占領一個品類的至高點,這個字眼就能夠讓你變得富有。
產品品牌一旦成功的占據顧客的某種心智資源,就會對競爭對手的信息形成有效的屏蔽,其市場地位也將會勞而不催。即使對手想擠進來做生意,只會把這個品類地皮炒的越來越旺。就好比香飄飄占據“杯裝奶茶”這個心智資源后,喜之郎即使花費數倍的廣告投入依然無法被認可“奶茶,我要優樂美”,,反而卻鞭策香飄飄的更快成長。
3、聚焦一個單品
現在的企業家總是在一個品牌下推出太多的產品,開發出太多的產品和品類。如康師傅,他在我們心目中到底是便利面、冰紅茶、還是礦物質水?顯然,他在我們心中已經失去焦點,再是客戶失去焦點的同時,也在迫使人們心智做出改變,由此影響到品牌在顧客心智中的原有認知。相反,品牌如果在客戶心中成功占據一個焦點,基于一個單品,要遠比多樣化的東西更容易成功。好比做單品B2B電商平臺的網庫集團,做B2C的天貓、做C2C的淘寶等等。他們別離屬于差別的細分市場占據人們心智中差別的位置。
再看中國的汽車市場,拿長城舉例, 2009 年里斯中國公司開始為長城提供咨詢辦事時,長城有商用車、SUV、小型面包車等等,也有很多品牌名。他們給出的建議是在眾多的品牌中聚焦哈弗經濟型SUV的車型。當時長城有很多的生產線,要砍掉其他的產品比較難,但是必需要聚焦于單一的產品—— 15 萬元以下的經濟型SUV。聚焦戰略 4 年后,長城銷售增長了5. 1 倍,盈利增長了8. 6 倍,股價上升了12. 3 倍。

聚焦于一個單品模式,最有話語權的也只屬網庫集團。網庫集團推出的單品通是占據用戶心智的敲門磚,企業利用一個單品撬動這個產品的上下游供應鏈,實現“買全國賣全國”的優質辦事。由網庫集團孵化的單品產業網更是將縣域特色產業通過一個特色單品占據用戶的心智,好比提起安塞縣你必定知道他們蘋果比較出名,提及慶安你就知道他們的大米比較出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