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看似對標網易嚴選,其實是戰略卡位。
據界面的報道,其記者于5月26日凌晨發現一個域名為Good.taobao.com的平臺,為掛在淘寶旗下的二級域名。該平臺名為“淘寶心選”,官方頒布頒發從5月26日0點開放內測,主打標語叫做“用心選、安心選”。目前上架的商品品類和數量都不久不多,主要是床上用品、餐具、個人洗護等家居日用品。其經營商品、設計風格,以及運營模式,都非常類似于網易嚴選。這是繼淘寶、天貓、天貓超市之后,阿里又一個新的2C電商業務。

淘寶心選明確標注“自營辦事”字樣
破天荒,阿里真的做起了自營電商業務
看到淘寶心選的第一眼,最驚訝的是明確標注的“自營辦事”字樣。
要知道阿里一直定位為平臺運營商,,自身并不涉及具體業務的銷售經營。在阿里看來,平臺模式才是最賺錢也是掌握話語權的電商模式。馬云曾在公開場合多次嘲諷過京東,認為這種重資產的電商模式運營成本高而利潤率低,無法做大體量最終難逃失敗。
因此,從最開始的淘寶和1688,再到后來的天貓和菜鳥網絡,無一不是走平臺模式的路子。即即是外貌看起來最像自營業態的天貓超市,也是入駐的眾多商家各自運營本身的產品并承擔著經營風險。天貓超市則是以統一的店鋪來對接用戶,并按銷售額提取傭金來獲利。這和1號店、京東超市的商品自營性質完全差別,更像是出租柜臺但統一結算的商場,天貓超市素質上其實還是平臺模式。
6月8日,我非常好奇地點擊查看淘寶心選的工商執照,輸入驗證碼后卻無法正常顯示其工商執照的圖片。當時以為瀏覽器或是其他技術問題,就委托外地的一些伴侶查看,結果同樣也是無法顯示照片。當時推測有兩種可能的原因:一是該店鋪走的是內部特批渠道,因為種種原因暫時還沒有上傳營業執照;另一則是阿里對這個自營店鋪實行了特殊掩護,有意不讓外界看到相關企業信息。
不過在6月14日再次嘗試時,終于成功查到了淘寶心選的經營主體。現在看來第一種可能原因的概率更大一些,即該店鋪為內部特批上線,之前只是還沒有來得及上傳營業執照。

此圖截取自天貓平臺公示的淘寶心選執照
天貓店鋪公示的資料顯示,淘寶心選的經營主體是一家名為杭州心選電子商務公司的外商獨資企業。法人名叫蔣凡,在外界看來名不見經傳,注冊資金為200萬元,而淘寶(中國)軟件有限公司則是其唯一股東。
這清楚地表白,阿里的確邁出了自營的第一步,淘寶心選破天荒地成為阿里旗下首個自營電商業務。
看似對標網易嚴選,其實是戰略卡位
平臺自有平臺的長處,風險低、收益不變,容易做大規模和市值。阿里當下的贏利狀況和3000億美元市值,就已經足以證明平臺模式的優越性。但自營也有自營的優勢,在一些強調品牌和供應鏈的業態,自營的效率更高,用戶體驗更佳。好比,京東的3C業務能夠一直壓制住天貓,線下超市在快消品行業也全面領先于商場百貨公司,都顯示了自營模式的生命力。
平臺和自營模式自己并無好壞之分,亞馬遜和京東都可以從自營切入到平臺,阿里要做自營業務其實倒也無可厚非。不過有意思的是,淘寶心選實在太像近來大熱的電商品牌網易嚴選了。從名字到經營方式,再到經營商品,淘寶心選都與網易嚴選非常類似,甚至可以說是雷同。
丁磊自認為網易嚴選更接近于Costco,不過從目前的不雅觀察情況來論,網易嚴選還是更像電商版的無印良品。盡管以品牌制造商直供的營銷方式帶來了不少爭議,抄襲、山寨、侵權的糾紛不停,但沒有影響網易嚴選快速崛起,成為近年來電商的一支新生力量。
2016年Q3,網易嚴選等電商業務凈收入為20.8億元,同比增幅達到107.2%,成為網易繼游戲之后的第二大營收主力。隨后連續數季實現了不變增長,坐實了第二大營收業務的位置。本年年初,丁磊信心滿滿地給網易嚴選定下了70億元GMV的宏大目標,如果實現就一舉超越了無印良品在國內的銷售額。
網易嚴選的初步成功,引來了不少跟隨者,如小米、聚美優品、蜜芽等。它們中要么是多元化的創業公司,要么是體量較小的垂直電商,均垂涎于新模式可能帶來的營收和利潤,以實現擴張業務和提高贏利水平。
比擬之下,淘寶心選的做法似乎有些令人難以理解。終究類似無印良品這種百億元體量的電商業務,通過招募類似商家入駐天貓平臺即可實現,還遠沒到值得阿里以違反慣常承諾的自營方式來啟動的程度。以目前的市場地位來說,阿里并不在乎網易嚴選目前的數十億GMV,也不垂涎將來可能的百億級別銷售規模,而是擔心它成長后的潛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