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蒸汽機、電和計算機發明以來,我們又迎來了第四次工業革命——數字革命,而區塊鏈技術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在2016年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如此評價區塊鏈技術具備的歷史意義。
一年之后,鈦媒體記者在2017年達沃斯論壇的直不雅觀體驗是,區塊鏈以及與其相關的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討論已成為論壇的熱門話題。而區塊鏈能否顛覆金融等傳統行業的游戲規則、目前存在哪些政策困境與技術壁壘、有哪些適合的應用場景、比特幣是否會成為法定貨幣等問題也成為論壇關注的焦點。
針對相關熱點議題,鈦媒體記者現場專訪了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主任李曉東——他也是一場以區塊鏈為主要議題的論壇的演講嘉賓之一。
在李曉東看來,區塊鏈領域現今的創業和投資都面臨著極大風險,但潛在的機遇也足夠巨大,“100個(區塊鏈)創業公司里必然會死99家,但如果沒有這99家,那一家也成不了。”
“區塊鏈蘊藏著像互聯網一般改變世界的潛力,但任何一個新技術出現到成熟都需要很長時間,區塊鏈并不例外。”至于“很長時間”究竟是多久,李曉東認為可能需要二十年。
“現在的創業者是在打鐵的鐵匠”
去中介、數據加密,不成篡改等特性是區塊鏈最為人所知的優勢,但李曉東認為,,區塊鏈目前仍存在不少技術缺陷,而這些缺陷很可能成為創業公司的發展瓶頸。
李曉東提到了“51%算力攻擊”的威脅——即一旦有人網羅了比特幣網絡中的幾個大型的挖礦節點,統治了比特幣網絡51%的算力,那么他即有能力攻擊比特幣系統。而區塊鏈所標榜的“不成篡改”將不復存在,任何基于區塊鏈的信任應用都將土崩崩潰。
因此,李曉東將目前的區塊鏈技術比作尚未鍛造完成的寶刀——刀口鋒利,但刀柄還很可能刮到手?!艾F在的創業者就是在打鐵的鐵匠,雖然技術在一點點改進,但還遠沒有應用規模發作的節點?!?/p>
對于目前已經出現的一些區塊鏈應用場景,好比鈦媒體曾經關注過的紅酒溯源、鉆石驗真等項目,李曉東認為,區塊鏈并未在這些行業表現出不成替代性的作用,但在完善技術和探索商業模式方面,這些區塊鏈領域的創業公司有著現實意義。
“互聯網從1969年開始討論,但到真正改變每個人的生活已經過了三四十年?!痹诶顣詵|看來,技術從誕生到可以運用到實踐至少需要十年,而從實踐能用到商業模式成熟可能又需要十年,而區塊鏈并不例外。
“大車主動掉頭非常困難,除非面前是懸崖”
除了技術瓶頸之外,李曉東認為新技術與傳統行業的內在沖突是阻礙區塊鏈發展的另一大原因。
“區塊鏈并不是一個時髦的概念,它是非常基礎而且底層的技術。但技術越是基礎和底層就會對原有行業帶來越大的影響。”李曉東說道,現今傳統行業的創新,大都來自其他行業尤其是互聯網行業的“破壞式創新”。
“傳統行業已經有了安靖的商業模式,大車掉頭非常困難,除非面前是懸崖?!币越鹑谛袠I為例,李曉東認為,其作為一個傳統行業,讓他們打破自身的利益格局接納區塊鏈將是非常艱難的事。
但李曉東并不認為在新技術面前,傳統金融是“鐵板一塊”,而突破口之一或許正是比特幣等虛擬貨幣。
李曉東認為,目前貨幣數字化的發展只是傳統貨幣的數字化而非數字化的貨幣。與傳統貨幣比擬,比特幣具備了去中心化、全世界流通等優勢。“雖然并不能保證未來必然是比特幣會獲得成功,但它代表著未來的標的目的。”
“趨利避害,毛病多就必然會被拋棄。如果虛擬貨幣發展完善,為什么要用受到很多限制的央行的貨幣呢?”李曉東說道。
但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在另一場論壇上對于虛擬貨幣有這樣一番亮相,似乎是對李曉東看法的隔空辯駁:“未來政府可能會發行官方虛擬貨幣,但誰來產生貨幣絕對是政府最關注的問題。只要有中央政府在,就絕不會允許馬云或者其他人來創造和發行虛擬貨幣?!?/p>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以上兩位的差別言論可能并不但停留在不雅觀念之爭上,而也將成為技術極客們與金融監管層之間的現實博弈。(本文首發鈦媒體,記者/蔡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