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來,《王者榮耀》又被批判了。
事情是比來一名杭州 13 歲學生從四樓跳下,傳言是因為玩《王者榮耀》被罵,而事后剛蘇醒就要登錄游戲賬號。于是人們紛紛譴責《王者榮耀》、相關部門和騰訊,還有人體現“應該封掉這些網游平臺”。但葡萄君發現,相關報道中的數據,似乎值得商榷:
“目前《王者榮耀》注冊用戶已超過 2 億,日在線人數已達 5000 萬……而有報道顯示,《王者榮耀》一大特點就是玩家低齡化嚴重,小學生玩家占據《王者榮耀》用戶57%以上,成為《王者榮耀》的主力軍,小學生沉迷游戲成為巨大隱憂。
雖然葡萄君也不清楚小學生玩家占據《王者榮耀》用戶的真正比例,但這個數據顯然與其他數據相差太遠:TalkingData的《王者榮耀熱點陳訴》稱,中小學生只占游戲玩家的2.7%;而極光大數據的《王者榮耀研究陳訴》顯示,游戲中 14 歲以下的用戶只占3.5%。
此外,根據《王者榮耀》 2 億的注冊用戶計算,“57%的小學生玩家”意味著有1. 14 億名注冊用戶都是小學生。而教育部于 2016 年 12 月公布的《中國教育概況》稱, 2015 年小學在校生的數量為9692. 2 萬。結合兩項數據,我們能夠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全中國的小學生,都不夠用了!
擔心未成年人的心智發展是好事,但論據不夠準確的情況下,這樣的結論顯然不夠客不雅觀。
被妖魔化的《王者榮耀》這并不是《王者榮耀》遇到的唯一一次輿論危機。此前也有評論認為,比來在小學生中流行的牙簽弩是受到了《王者榮耀》的影響:
說實話,弓弩是一種廣泛存在于各個文藝作品傍邊的武器,“王者榮耀的弓弩竟成少兒兇器”的結論不免難免有失偏頗。
別的一次影響較大的指責來自一名中學教師,她在頒發的文章中,批判了《王者榮耀》、主播女流的職業選擇和中國的游戲產業,將手游稱為新時代的“黑網吧”。
事實上,類似的報道數不勝數。在這些文章中,游戲和《王者榮耀》好像是洪水猛獸,是大部分社會問題的直接原因,而呼吁“游戲廠商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則構成了大部分文章的結尾。
那么,游戲到底應該承擔什么樣的社會責任?
游戲應該承擔什么樣的社會責任?在葡萄君看來,一款足夠流行,擁有大量用戶的游戲主要需要承擔幾個方面的社會責任:
1. 不該該鼓勵玩家間的仇恨與攀比,不該該助長人性中的惡,更不該該將激發人性中的惡作為收費手段;
2. 倡導玩家遵循公序良俗,鼓勵友善交互,向玩家輸出正確的世界不雅觀、人生不雅觀、價值不雅觀;
3. 遵循法律,不得觸碰法律的界限(好比加入賭博、色情元素)。
說實話,《王者榮耀》幾乎在每個方面都沒有越界。它按照文化部新規公示了抽取物品的概率,沒有露骨的色情元素;競爭雖然是它的游戲機制,但和體育賽事類似,對抗只局限在局內,玩家間不會產生充滿仇恨的社交關系。
《王者榮耀》也在嘗試向玩家,尤其是未成年人玩家輸出正確的三不雅觀——現在游戲加入了“查看歷史上的Ta”等功能,并推出了《榮耀詩會》、《煮酒論王者》、《王者歷史課》等傳播傳統文化的視頻節目。
在未成年人掩護方面,《王者榮耀》進一步完善了用戶實名系統,,這一系統與QQ、微信、手機都有掛鉤綁定,力度大于一般的網游。此外它還內置了防沉迷強制下線功能,未成年人在線時長超過必然程度,就會被官方強制下線休息。
騰訊所做的事情甚至超越了應有的范疇:他們還推出了騰訊游戲成長守護平臺,便利家長同步掌控孩子的游戲登錄和消費信息,控制他們的游戲時長,或者一鍵禁止孩子進行游戲。本年 3 月,馬化騰還在兩會上提交了相關的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