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淘寶訴店鋪售假案以淘寶的勝訴告結。這場訴訟被譽為全國“電商打假第一案”,引起行業遍及關注。業內人士認為,全國首例電商打假案的公開宣判,意味著司法部門高度重視打擊網購中的“制假售假”,將鞭策打假之路走向制度化、司法化,鞭策打假主體多元化。
電商領域一直是侵權的“重災區”,把目光聚焦到消費金融領域,由于涉及資金安適,一旦發生知識產權侵權不但對相關機構或企業的品牌和商譽造成極大損害,還對普羅大眾的金融安適構成嚴重威脅。
匯業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黃春林律師指出,隨著近年來金融科技的興起,金融行業知識產權侵權行為逐漸互聯網化,通過仿冒域名、APP、商標、公眾帳號,抄襲商業方法等形式的侵權行為越來越跋扈獗。陪同知識產權侵權的同時,又多并發詐騙、不法集資等刑事案件,社會影響極大。
維護用戶利益:安然普惠啟動“狂風維權行動”
面對越來復雜的消費金融運營環境,安然普惠法律合規部負責人指出,就當前情況來看,侵權行為并沒有引起消費金融行業的特別重視,這其實是導致“李鬼”四處現身的原因之一。消費金融行業只有敢于對侵權者積極維權,才能遏制非法之風,還市場一個清靜的運營環境。
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在安然集團的整體安排下,安然普惠作為消費金融領域的領跑者,于 2017 年 3 月在業內率先發起“狂風維權計劃”,旨在通過向侵權者“亮劍”,遏制非法之風,切實保障廣大用戶的權益和維護品牌聲譽。
截止2017 年 5
月,安然普惠運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手段,依托安然集團的三大數據系統,通過多層次、多渠道綜合維權辦法,實現成功維權的案件共計160 余例,侵權
APP已下架、已停止侵權行為的案件共計 28
例,查處微信公眾號 100 多例,QQ公眾號 9 例,對惡意侵權者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有效地維護了安然普惠的品牌形象,給消費金融辦事機構維權樹立了標桿。
法律專家支招:用戶需防范“假網站,真釣魚”
除了呼吁互金企業提高維權意識,形成行業合力共同打擊非法以外,黃春林律師還提醒用戶要增強風險防護意識,在選擇消費金融平臺時,必然要增強防范意識,仔細識別真偽。一些“投機份子”為了混淆視聽,冒用知名金融辦事機構的域名、商標和產品名稱,這些“技倆”極其具有迷惑性,稍有失慎就容易“中招”。
他建議用戶通過金融機構官方平臺(網站、APP
等)獲取金融辦事,注意:(1)仔細識別金融辦事機構和企業網址,防止釣魚網站;(2)應當通過機構官網或正規應用商店(例如蘋果應用商店、百度應用匯等)下載
APP,并注意識別 APP 下載頁面標識的開發者信息;(3)關注、使用企業和機構的官方公眾號,應當注意查看公眾號的認證主體信息。
須要的時候,消費者應當通過多種方式(例如客服電話、搜索引擎、機構官網、公眾號、政府存案網站、線下門店等)交叉驗證金融機構網站、APP
的真實性。在未查實真實主體信息之前,消費者不要輕易轉進資金,以防止被虛高的收益率迷惑而“血本無歸”。
在“互聯網+金融”語境下,知識產權掩護的問題更顯緊迫,“李鬼”橫行,不但威脅正規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用戶的正當權益,同時也蠶食公眾對金融創新發展的信心。對行業和知名金融辦事機構而言,打假之路任重道遠,要想自身制止給山寨平臺“背鍋”,一方面要加強對消費者的辦事引導,另一方面要借助司法途徑和互聯網技術手段,并聯合行業共同行動,從達到讓“李鬼”們“莫露頭,,露頭必被捉”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