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有兩件事情人類是無能為力的,一是生老病死,二是天災人禍;當第一件事情來臨時,我們除了只能坦然面對,毫無其它作用。而第二件事我們也無法去阻止它發生,但是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提前預防,在還沒發生之前,做好防御工作,把傷亡、損失降到最低。

就在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按照國家地震臺網測定,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截止發稿日,地震已造成19人死亡,170余人受傷。眾所周知,四川已不是第一次發生重大地震了,2008年5月汶川就發生了8.0級的強級地震,2013年4月雅安7.0級地震。
雖然隨著科技的不停創新、發展,人類已經有了能夠處理各種天災人禍的能力,甚至可以實現部分的提前預警、預防、抵抗的工作,好比被公認的地震高發國家日本,其在建筑上已經完全可以抵普通中級的地震。我們不得不承認,科技給人類帶來的進步和安適感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給人類的帶來的將會是革命性的厘革和創新。但是遺憾的是,科技發展至今,人類還是無法對地震的預測和監控做出準確的判斷,否則這連續幾次的地震帶來的傷亡將會大大減少。
盡管科技還無法預測地震的發生,但已經有能力應對各種災害
中國有“多難興邦”之說,而西諺也說“災難是檢驗勇敢者的試金石”。而自公元前1831年,在中國泰山發生的第一次有記載的地震以來,人類進化的歷史就一直與包孕地震在內的重大自然災害為伴。而自然災害,也被證明非但是對保留意志的考驗,更是對人類對于災害的預警、減災、救助、重建這一整套能力的錘煉。
值得慶幸的是,雖然科技目前還無法預測和很好控制地震的發生,但是隨著科技的不停發展,已經可以有能力對每一次災難的預防和救援工作做的一次比一次的好。
上世紀70年代,中國的科技還處于落后時期,在河北唐山發生的7.8級地震,在整個發生地震和救援過程中,所有的救援工作和聯絡完全只能考傳統的人工和普通電報、電話聯系,阿誰時候大眾根本沒有什么智能設備,而在那種情況下唯一的聯絡方式電話或電報根本都是處于中斷狀態,更不消說阿誰時候使用無人機了,因此,,整個地區都屬于中斷狀態,救援工作只能靠人工進行搜索。
然而2008年的汶川地震,在救援工作中已經使用到了無人機,救援人員可以通過無人機對整個救援的范圍進行高空拍攝,然后傳送給救援人員,救援人員就可以按照拍攝到的地面情況,進行分析哪一個地區災情比較嚴重,通過災區的道路被封了沒有,從而提升整個救援工作效率。
科技在災難中的應用越來越重要了
而此次四川九寨溝地震,更是科技感爆棚。在各方得知地震消息后,災情迅速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紛紛給予支持、支援,其中,國內的科技、互聯網公司更是首當其中,相當的給力。除了今日頭條、微博資訊平臺為其提供尋人平臺免去親人擔憂,更有三大運營商的通訊網絡的隨時待命,給救援工作的聯系、通訊工作帶來極大的便當之外,還有一些更具科技性的產品和技術運用于整個救災工作中。

在九寨溝地震發生后,國內知名的無人機公司大疆于當日凌晨頒發微博稱,行業應用部已啟動應急響應,協調技術協助團隊及設備,第一支小分隊將于今日(8月9日)凌晨抵達九寨溝災區參與救援工作。使用無人機勘探災情,在保障救援人員自身安適的同時,還能通過對現場情況的航測、追蹤,為災情救援提供安適可靠依據,加快搜救速度。
其實,無人機在地震救災工作中,不但能夠做遙感測繪和險情勘察,還可以利用高空俯瞰優勢做路線規劃工作。即在救災過程中,無人機可以通過高空探測,數據分析,規劃出最適合進入救災地區的路線規劃圖,從而給救援人員引路,大大減少在救援路上耽誤的時間和突發情況。也就是說,在災難發生時,無人機完全替代了人,可以第一時間達到現場,而且第一時間通過勘察現場提供出現場災難的情況和規劃最合適的路線圖,給整個后續救援人員的傷亡帶來了極大的減少。
而作為技術公司的百度和谷歌也紛紛利用其自身優勢,通過百度地圖、谷歌地圖發布實時路況信息和交通管制信息,可以隨時提醒、或從新規劃過往車輛繞道而行,而且還可以實時抓取救災現場的信息,發現有任何阻擋或影響救災大陸的車輛就是實時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