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中旬,銀監會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貸整治工作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要求“現階段,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逐步消化存量業務;對于存量校園網貸業務,按照違法違規情節輕重、業務規模等狀況,制定整改計劃,確定整改完成期限,明確退出時間表。”
此后,銀監會針對該通知召開會議。會上,,銀監會相關負責人體現,此次發文的核心目的是讓大學生合理的信貸需求得到滿足,鼓勵銀行等正規機構進入市場;網貸平臺有望在調整存案完成之后,進入校園貸辦事“白名單”。
對于具體網貸機構與銀行的合作形式,也有媒體在會上以分期樂與工商銀行合作發行信用卡為例詢問監管意見。銀監會相關負責人體現,只要網貸機構不是放款機構,銀行承擔核心風險就可以。
《通知》下發后,大批違規平臺退出校園貸,銀行等持牌隊開始入場,校園金融市場迎來轉型契機。
面對校園金融市場如何轉型?業內有差別聲音。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看來,網貸機構可以作為銀行的辦事提供商來參與“校園貸”業務。他體現,“《通知》提出“疏堵結合”,滿足大學生在消費、創業、培訓等方面合理的信貸資金和金融辦事需求;整治亂象,暫停網貸機構開展校園網貸業務,督促網貸機構定期完成業務整改。”
他進一步體現,“從防范和化解校園貸風險的角度,我覺得網貸機構和銀行可以探索兩種合作途徑:一是銀行委托網貸機構有針對性地開發高校助學、培訓、消費、創業等金融產品,網貸機構對校園貸比較熟悉,也有開發的動力和基礎;二是網貸機構負責引流到銀行,包孕將原有線上的客戶引流到銀行,也可以探索協助銀行進行地推引流。”
愛又米選擇的是第二條路。目前,愛又米已經與國內多家大型商業銀行達成的戰略合作,推出包孕“米卡”等一系列產品。在合作過程中,愛又米不停調整自身的角色定位,轉型成為銀行以及其他持牌機構在校園業務上的信息中介,不再過多涉入業務自己。
銀行面對校園市場也非常謹慎,被輿論寄予厚望,主打超級利息的建設銀行“金蜜蜂校園快貸”以及中國銀行的“中銀E貸·校園貸”,都處于局部試點階段,并不具備全面推廣的條件。銀行尤其自身的弱點:缺乏消費場景、客群無法下沉、用戶體驗差、風險容忍度低。所以有專家指出,商業銀行傳統的風控制度不適應大學生群體,即使辦事中高端客戶,其效率也遠不及互金平臺。
如果說安適健康的校園金融環境是監管的終極目標,單憑哪一方的力量都略顯單薄,市場有其自身的規律,校園市場由于消費者遍及不理性以及安適意識單薄,更是尤其需要特殊處理,普及金融安適意識還任重道遠,共建校園金融生態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