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2 日下午16:00,在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指導下,由深圳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深圳市公安局和騰訊公司聯合承辦的全國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集中宣傳月暨守護者計劃公益行動在深圳海岸城廣場舉行。

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陳士渠,廣東省公安廳刑偵局政委張銳,深圳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施志剛,深圳市打擊治理辦主任、市公安局副局長蘇振威,深圳市打擊治理辦副主任、市委政法委綜治辦副主任李同寶,深圳市打擊治理辦副主任、市公安局刑事偵查局局長李平,及騰訊“守護者計劃”負責人、騰訊安適辦理部總經理朱勁松等共同出席了啟動儀式。隨后,陳士渠為現場千余名市民講授了反詐騙課程,不但用形象的案例講解了當前十大高發詐騙形式,還貼心地給大家總結了防騙“四要四不要”口訣。
公安部專家為市民講授反詐騙經驗,表現出有關部門及騰訊“守護者計劃”對公眾防騙教育的重視。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的高發態勢在持續打擊下有所收斂,但詐騙犯罪的作案手法也在不停升級,新的惡性案件仍時有發生,威脅著每一個人的財產甚至是生命安適。騰訊“守護者計劃”負責人朱勁松體現,“提高全民的防騙意識,同時憑借大數據技術優勢為全民參與反詐騙提供平臺,形成對電信網絡詐騙全民共治的態勢,是打贏反詐騙戰役的關鍵?!?/p>
防詐騙市民須做到“四要四不要”
在公開課上,具有多年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經驗的陳士渠結合電信網絡詐騙的遍及套路,為群眾總結了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四要四不要”。他指出,無論詐騙分子如何巧立名目、花言巧語,市民只要守住這些安適底線,就可以讓詐騙分子無計可施。
陳士渠所說的“四要”指的是:轉賬前要通過電話等方式核實確認;手機和電腦要安置手機管家、電腦管家等安適軟件,防止釣魚欺詐網站、仿冒公檢法詐騙電話等的侵害;QQ、微信要開啟設備鎖及賬號掩護,提高賬戶安適等級;網上聊天時要留意系統彈出的防詐騙提醒,當防詐騙提醒出現時,意識到本身可能正陷入詐騙分子的圈套中,,及時終止危險行為。
“四不要”指的是:不要連接不了解的WIFI,有些WIFI容易導致賬號密碼被盜;不要透露短信驗證碼,短信驗證碼是安適的最后一道防線;支付密碼不要與賬號密碼相同;不要將個人身份信息生存在手機里。
陳士渠揭十大騙術各有因應之策
公開課最吸引人,也最令人觸目驚心的,是陳士渠講解的大量真實詐騙案例。結合這些帶來慘痛教訓的案例,陳士渠針對近期高發的 10 種電信網絡詐騙手法進行分析,提出了針對性的防范舉措。
騙術一:仿冒公檢法詐騙。犯罪分子假冒“警官”、“檢察官”、“法官”等角色,謊稱受害人涉嫌洗錢、販毒等嚴重犯罪,誘導受害人將資金轉入實為騙子持有的所謂“安適賬戶”。據騰訊“守護者計劃”發布的《 2017 年第二季度反電信網絡詐騙大數據陳訴》披露,二季度因詐騙造成損失金額最大的三起案件均為電話仿冒公檢法詐騙案,三位事主累計遭受財產損失超過 1500 萬元,顯示此類詐騙危害極大。

圖為偽造的“拘捕令”
陳士渠提醒:
三招可識破仿冒公檢法詐騙。
第一,公安機關不會通過電話做筆錄。
第二,逮捕證由警方在逮捕現場出示,不會通過傳真形式發放,更不會在網上查到。
第三,公檢法機關從未設立所謂“安適賬戶”,更不會通過電話擺設當事人轉賬匯款。
騙術二:冒充熟人詐騙。騙子通過不法渠道購買受害人熟人的手機號碼、社交賬號密碼,并掌握受害人的社會關系,從而騙取受害人信任。進而編造“發生不測急需用錢”“資金周轉”“代繳話費”等理由誘使受害人轉賬。
陳士渠提醒:
在網絡聊天、短信溝通中,凡事涉及借款、匯款等問題時,必然要核實對方身份,好比撥打對方的常用號碼,或者用視頻聊天仔細詢問后再做決定。
騙術三:利用偽基站發送木馬鏈接。犯罪分子使用“偽基站”,冒用銀行、運營商等客服電話號碼發送短信給受害人,以賬戶積分兌換獎品等理由誘導受害人點短信中的木馬鏈接。用戶一旦點擊,犯罪分子就能在后臺獲取用戶的銀行賬戶信息和密碼,進而盜取其賬戶資金。

圖為偽基站發送的短信木馬鏈接
陳士渠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