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iPhone發布 10 周年,據消息稱,即將在 9 月份推出的iPhone8 將搭載黑科技,使用“全面屏+3D激光對焦”技術,而且iPhone8 將使用無線充電技術,讓用戶開脫攜帶充電寶的困擾。
什么?!“開脫充電寶?!”,你沒有聽錯,未來iPhone用戶將徹底開脫“手機沒電,找不到充電寶”的困擾,那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備受本錢青睞的“共享充電寶”提前被宣判死刑?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革命性的電池材料技術還未得到普及之前,共享充電將在長期一段時間內擁有大量的市場需求,但總有幾家市場先行者已經暗暗上路了。
今天,有聲Voice“資深”測評員親臨上海K11 與香港廣場,實地測評三家共享充電,究竟共享充電哪家強?請戳下方視頻。
https://v.qq.com/x/page/c0527mppf7b.html
有聲Voice的小編曾采訪過視頻中出現的“全城充電”創始人孫磊。在采訪中孫磊就曾談到:“用戶需要的僅僅是充電這一行為,共享充電寶的毛病在于需在固定的地點歸還。所以用戶進店也許僅僅是一個歸還的動作。增加粘度、控制用戶在店時間并提高辦事質量才是商戶關注的核心。”
手機之父 MartyCooper 就曾說過,發明手機的最大缺陷就是必需為手機電池充電。也就是說,電池續航是智能手機發展的一大瓶頸。
2014 年 6 月,全城充電頒布頒發獲得紐信創投投資的 400 萬人民幣天使輪。 2015 年 10 月,全城充電完成了匯嘉創投領投,紐信創投、晨昶投資跟投的數千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
市場上的先行者不但全城充電一家,總部位于寧波的微鵝科技也是其中一員。
眾所周知,與無線充電技術比擬,充電寶的技術門檻不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實。那么技術門檻更高、體驗感更優越的無線充電設備是否有可能會取代充電寶,成為商家店鋪內的標配呢?
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回顧一下有聲Voice別離從技術、模式、安適三方面做過的分析。
一、 門檻更高,更加便攜
在技術上,市場中主流的無線充電技術主要有三種,別離是電磁感應、無線電波和磁共振。
全城充電采用的就是基于電磁感應原理的無線充電方案。
目前主流的尺度別離有四種:Qi尺度、A4WP(Alliancefor Wireless Power)尺度、PMA(PowerMatters Alliance)尺度、iNPOFi技術。

而全城充電采用的是小功率無線充電設備遍及使用的Qi
尺度,在便捷操作的同時能夠覆蓋市面主流機型,像諾基亞Lumia 920、三星Galaxy S8、S7、note5 和谷歌Nexus
4、部分型號的HTC和LG手機以及即將發布的iPhone8 等都支持該項技術。
差別于直接連通強電流接口的插線充電方式,無線充電并不需要接入數據線,其主要是依靠空間磁場傳遞電能量。這也就意味著,在充電的過程中會產生電能量的消耗。
對于這方面的疑問,研究無線充電的相關人士體現,目前在充電速度跟能耗上,無線與有線充電相差不大。
二、 從商業模式看各家的市場野心
在商業模式上,共享充電不比其他的一些具有壟斷性或技術壁壘極高的企業,只要做大了就必然會出商業模式。
據筆者了解,從使用場景劃分來看,目前共享充電寶有三種共享形式。
一種是以來電為代表的大場景(商場、機場、火車站等)機柜式租賃,共享充電寶隨身充電、異地歸還;另一種是以街電為代表的小場景(咖啡廳、餐飲店等)機柜式租賃;以及最后一種是以小電為代表的桌面型單臺充電寶,好比在一些特定的場景里(KTV包廂、餐廳桌面)設置充電樁讓用戶可以通過掃碼的方式充電。
在這三種共享形式下,其中來電的大機柜袒露空間大,除了租賃、賣充電線實現盈利外還可以承接做大屏廣告實現盈利。比擬之下,街電的柜機小,沒有措施承載交互屏幕,也不賣線,盈利模式還是相對單一。而桌面式的小電,既不收押金也不推廣告,明面上看是最不盈利的。
但是我們都知道無論是之前的共享單車、還是現在的共享充電寶,他們之間共同點都是可以接觸到大量名貴的線下流量。
爭奪線下流量是其主要的目的,由于其桌面式的單一鋪設可以大規模,多場景的覆蓋,能收集到的用戶消費習慣數據也將會更廣,由此看來其實小電的野心是最大的。
但小電的鋪設,則是需要把共享充電寶放在位置有限的餐桌上。
我們都知道,小場景商戶是沒有排他性和忠誠度可言的,充電的辦事又不像團購和外賣,可以為商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要占用其桌面的有限空間,對于餐飲商戶來說這并不是一件十分有利的事。
所以目前很大一部分商家只是把該機器放在不顯眼的柜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