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云計算已是既成事實,企業考慮的不是上不上云,而是上哪家云?以及如何更好的使用云計算。據貝恩咨詢數據,預計到 2020 年全球云計算規模將達到 3900 億美元,相較 2016 年的 1800 億美元其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7%,陳訴更是指出在《財富》全球 50 強企業中,多達 48 家公司公開頒布頒發了本身的云安排計劃,其中很多已經廣泛使用云辦事。大企業領頭上云,說明這是未來不成阻擋的趨勢,云辦事將會迎來長足發展。
云計算的大好形勢同樣表現在國內市場,從產業看以BAT為首的互聯網巨頭紛紛建立和開放云平臺,各行各業也在積極探討云計算產業和技術發展的尺度,甚至云計算已經被上升到國家戰略層次。本年四月工信部印發《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 2019 年)》,提出到 2019 年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 4300 億元的發展目標,指出要建立云計算公共辦事平臺,支持軟件企業向云計算加速轉型,加大力度培育云計算骨干企業,建立產業生態體系。
在企業上云這一問題上,有兩個關鍵點值得注意。一是數據遷移,即選擇哪家云廠商承載自身數據;二是云解決方案,即如何更好的使用云為企業做增值辦事。第一個關鍵點相對比較好處理,盡管國內云廠商眾多,但是價格優勢大、技術儲備強、安適性高、辦事領先的并不久不多,這部分主要指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等互聯網巨頭。第二個關鍵點就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問題了,云計算解決方案不但要考量云的架構,究竟是安排公有云、私有云,還是混合云;也要從技術、資源等角度考量其與企業自身業務的兼容性,以及后期運維與優化的難度等等。
企業為了解決上云后如何用好云的問題,通常延續傳統的運維理念,在IT部門設置專崗來做云計算資源維護。這樣做的效率較低,逐漸跟不上云辦事技術發展,所以產業內比較一致的不雅觀點是發展SAAS和PAAS,通過更高效的云辦理手段來支持企業上云與用云。尤其是垂直度更高的SAAS解決方案被寄予厚望,,產業內的SAAS發展迅猛。以云辦理為例,計世資訊研究表白, 2016 年中國云辦理市場規模為9. 7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6%,預計 2017 年這一市場規模將達到13. 8 億人民幣,并在 2021 年接近34. 5 億人民幣,增長趨勢驚人。

IT運維這一主題也在業內引發廣泛探討, 8 月 12 日在有“中國硅谷”之稱的深圳南山區,筆者參加由知名IT社區運維派、云計算辦理代表品牌行云管家、DBAplus等發起的技術論壇,就云計算時代企業IT運維的技術發展趨勢和解決方案進行了交流與探討。現場除了行云管家創始人張勇,騰訊云CDB運維負責人蔣常春,虎牙直播運維研發專家張波,騰訊運維專家肖先敏等行業資深專家做了技術分享外,還有 300 名來自各行業典型上云企業的運維人士參與了專題研討。
與會人員的共同感受是,云計算時代的企業IT運維已經與以往差別,運維人員的職責不再是做設備維護,而是幫手企業做IT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辦理,運維團隊應與時俱進采用SAAS、PAAS等來替代以往低效高能耗的運維方式。行云管家張勇表白,行云管家主打的是云計算辦理概念,它作為一種新的產品形態,之所以能在登陸市場半年時間就吸引上萬家企業入駐,是在兩種力量綜合作用下產生的結果。一是產業大配景下云辦事技術不停發展的鞭策力;二是大量企業有易上云、用好云需求的拉動力。越來越多的企業迫切想要找到一種通用型云計算辦理解決方案,行元管家正好迎合了企業這一需求。

張勇分析,在云計算時代IT運維面臨的一個直接問題是跨云安排,企業會從多個云廠商采購資源,也會采用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多種架構,跨云安排也自然而然衍生出跨云辦理的需求。在現場張勇通過對行云管家這一SAAS產品進行演示,向與會者展示如何解決跨云安排后的統一辦理問題,并同參會者共同體驗在一個SAAS平臺中完成傳統IT運維的全流程操作,日常運維、資源監控、云營壘機、資源體檢、成本優化、文件傳輸、遠程協同、數據備份等等。以往需要多種工具、多種手段才能進行的復雜運維,現在只需要一個SAAS平臺行云管家即可全部完成。
騰訊云運維專家肖先敏以騰訊視頻云PAAS平臺為例,做了自動化運維的實踐演示。肖先敏認為自動化運維是重要的技術發展趨勢,企業應訓練和培養具備創建、發布自動化運維的人才。因為在互聯網用戶數暴增的沖擊下,企業可能隨時面臨用戶體量大規模上升、數據量幾何級增長的業務場景,通過自動化可以減少人力資源花費并能夠更高效的完成IT運維操作。騰訊視頻云運維團隊只有五個人,卻憑借高度自動化完美承載了對上萬臺辦事器,百萬級直播辦事用戶的后臺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