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張神奇的支付碼,它們乘著“共享經濟”的云彩而來,拯救這個時代的創業項目。
2016 年,“共享經濟”在中國的創業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 Uber、Airbnb 等企業的啟發下,創業者們發明了“共享單車”。橙黃藍紅綠……各色的單車宛如彩虹一般從天而降,擠滿了整個城市。
雖然在必然程度上,共享單車們在“解決用戶出行最后一公里”這件事上,做出了一些有效的創新。但野蠻生長過后,共享單車們帶來的麻煩也有目共睹。其中最為突出的現象是“一停一大片、一壞一大堆”。
共享單車們還在不停尋找與城市和諧相處的法則,但它的模仿者們已經等不及了。

單筆最高融資 5 億,共享充電寶是共享單車最優秀的學徒共享充電寶絕對是共享單車最優秀的學徒。
如今我們在商場或者車站等公共場所,經常會發現共享充電寶裝置。與共享單車邏輯一樣,用戶只需要掃描二維碼,就可以拿到一個“共享”的充電寶。盡管這個行業才僅僅發展了大半年的時間,共享充電寶們已經分出了三大門派:桌面充電、小機柜、大機柜。
桌面充電:代表企業北京小電科技,有 3 個插口。
小機柜:代表企業是街電科技,可以放 6-12 個充電寶。
大機柜,代表企業是來電科技,可以放置 30-40 個充電寶。

共享單車的野蠻生長讓它與城市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前不久上海已經開始要求共享單車企業暫停新增投放共享單車,同時各地的“共享單車墳墓”也越來越多。
在共享單車的負面影響越來越明顯的情況下,也有不少媒體對共享充電寶這位學徒發出質疑的聲音。
但似乎已經沒有什么能阻止共享充電寶的進擊了。一筆又一筆的融資接踵而來。有人統計過共享充電寶融資頻率最高的那段時間,也就是本年 4、5 月份,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就有 11 筆融資達成,近 35 家機構入局,融資額約為 12 億元。
這還不是最夸張的,就在前幾天,共享充電寶“充充”頒布頒發獲得超過 5 億元人民幣 A 輪融資,由唯獵本錢、龍帆傳媒集團和分眾傳媒集團高管等銀行信托機構及政府引導基金聯合投資。
這筆交易,讓共享充電寶領域最大的融資金額(單筆)被刷新到 5 億。豈論你看好不看好,共享充電寶就在那里,融了一筆又一筆的錢。
風口之下,世間萬物還有什么是不能“共享”的?盡管“共享經濟”這幾個字已經越來越充滿荒誕的色彩,但“共享經濟”征服世間萬物的腳步依然沒有停下來。比來這半年,各種各樣八怪七喇的共享經濟項目接踵而來,不停刷新人們對這個領域的認知。

(圖片來自:xmind)
充電寶制造商可以推出共享充電寶,雨傘制造商可以推出共享雨傘……緊接著,共享籃球、共享汽車、共享馬扎、共享健身房、共享冰箱、共享空調、共享洗衣機、共享購物車都來了,大有世間萬物皆可共享之勢。
智能終端的普及和移動支付的高滲透率,給共享經濟的生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地。只要開發一個 app,再給商品貼上支付二維碼,就搭上了共享經濟這趟車。
不過,如果說大家對共享充電寶的商業模式還存有一點正緊分析的話,到了共享馬扎、共享雨傘、共享紙巾這一波,畫風就開始跑偏了……
前不久,北京東三環長虹橋北公交站“共享馬扎(簡易小凳子)”現身,它外不雅觀與普通馬扎無異,僅多了一個二維碼。對此網友的評論是:
哈哈哈哈承包了我所有的笑點,不掃碼會扎屁股?
所謂的共享馬扎長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