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看看共享單車這一年多,頂著“未來城市生活的入口”、“全新的經濟模式”的頭銜,肆意狂奔,數百萬輛各種顏色的單車,充斥了中國幾乎所有一、二線城市。但豈論是摩拜、ofo,還是小藍、小鳴,都有一個不成回避的問題——盈利。
在國內盲目追求市場份額的環境下,只追求數量不追求效率的公司,恐怕很難實現盈利。于是共享單車們一邊繼續向未來奔跑,一邊轉了轉頭,看向了一片藍海的國外市場。
一、以世界為局,誰能完美完成“渡海戰役”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選擇出海的共享單車其實陷入了另一場大淘沙,先行一步的第一梯隊面臨著政府、本地騎行文化的挑戰;迎頭趕上的第二梯隊則還需加上第一梯隊快速布局的圍剿威脅。要想長成“橘樹”,時機、沃土、養料缺一不成。
截止到 9 月 12 日,筆者細數了目前共享單車的出海情況。ofo領先摩拜一座城市,目前已進駐 10 座,小藍單車除了進駐美國舊金山, 7 月份還投放到了澳大利亞的悉尼。優拜單車則于近日頒布頒發進駐加拿大溫哥華,成為首個入駐北美地區的中國共享單車,并傳已經獲得新一輪融資,用于其最新的出海計劃。小米生態鏈下的小白單車則騎進了日本。

但一方面,第一梯隊似乎在出海上并未占有先驅優勢。摩托車文化濃厚且規范嚴謹的新加坡,沒GPS鎖的ofo被集中扣押,有GPS鎖的摩拜根本無人問津。摩拜在英國倫敦的報答損壞,再加上一天“持續 25 小時”的陰雨氣候,居民使用地鐵、公交的頻率遠大于騎自行車的頻率。這也給了第二梯隊彎道超車的機會。海外個性化的市場,又讓所有共享單車企業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這也讓優拜、小藍等第二梯隊有機會在全球化視野下,和摩拜、ofo一較高下。
二.盈利舞臺很大,誰能掌握聚光燈?
拋開政策因素不談,全球騎行文化濃厚的城市少說也有數百座。

對于國內第二梯隊單車品牌來說,一旦先于第一梯隊,在幾座主流城市中順利開展大規模運營,按照國表里的稅率情況,實際收入將獲得大比例提升,完全可以靠用戶騎行實現盈利目標。舞臺很大,關鍵在于如何駕馭機會:
(1)別走彎路——政府站臺與技術規范。細究目前摩拜、ofo所經歷的所有問題,,其實都在于沒有掌握本地政策與法規,而且在實際性的運營上快速復制國內的模式勢必帶來水土不平的毛病,國外城市大多交通政策法規完善、對秩序敏感,用國內“低成本投車”的老一套戰術并不能起作用。第二梯隊若想在全球突圍,第一步即是調整自身的單車產品,讓其符合本地的法規,包孕車燈、車身凹凸、GPS等。同時切記與本地政府或協會連結良好關系,讓本土化的團隊運營當地化的市場。這方面小藍未有發聲,優拜單車在加拿大已經跟本地協會拜起了把子。 8 月底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辦的“北美共享單車協會 2017 年會”,優拜作為中國代表受邀參加。但最終運營情況到底如何,是虎頭蛇尾還是順利突圍,仍需拭目以待。
(2)走出新路——重資產與輕資產。出海對于第二梯隊而言,其實相較于第一梯隊所要承擔的資金風險更大,在自身運營模式的選擇上,需要更慎重。像ofo在 7 月就和上海鳳凰一起頒布頒發,初步約定未來一年中為ofo擬提供不少于 500 萬輛自行車采購計劃,其中 100 萬輛將用于投放海外市場。摩拜則在 6 月 22 日頒布頒發已在日本福岡市成立摩拜單車日天職公司。盡管從長遠角度來說,摩拜和ofo從上游供應鏈到下游用戶維護一把抓,可以連結自身品牌輸出的一致性,但是如此操作勢必導致運營思路無法做到百分百當地化,這也是他們本地問題單車報答損毀頻出的原因之一。
所以豈論是從項目風險還是當地化運營角度,筆者都建議第二梯隊選擇差別于摩拜、ofo的輕資產模式,例如采用與本地公司合作的模式,由本地合作伙伴負責政府關系的維護和地面投放與運維,優拜們則抓住核心競爭力,輸出品牌和核心GPS鎖相關技術,這樣既減輕了生產端和運輸端的壓力,財務模型更加健康;在戰略上也更符合當前共享單車海外擴張的形勢。如果想要進一步擴大海外規模,此種策略下單車的鋪設速度會更快;如果本地城市運營不夠抱負,也比投入了實際生產的方式所要承受的損耗更少。
三.“環保”或者“科技”,打造差異化傳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