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HTC 的手機部門被 Google 買走了一大塊!
9 月 20 日晚間,臺灣宏達電子( 即 HTC)發布公告稱,因有重大消息公布,將次日起從暫停交易,公司將在發布消息后申請重新交易。對于此公告,外界的傳言是 HTC的部分或整體業務即將被 Google 收購。如今到了 9 月 21 日,傳言終于坐實。

按照 Google 與 HTC 雙方發布的公告,Google 已經與 HTC 達成 價值 11 億美元正式協議。按照協議,HTC 的移動設備部門的部分成員將加入 Google 硬件部門;Google 也將通過這項協議獲取 HTC 的部分非獨家知識產權。而 HTC 將保存自家手機品牌和部分團隊,并將繼續推出新品。
HTC 為什么要出售這些業務?其實,HTC 要通過出售部分自家業務來減輕負擔,似乎是一件早晚會發生的事情。
在過去五六年間,HTC 的智能手機業務一直在不停衰落,到如今接近于消亡。按照世界著名市場研究機構 IDC 于 9 月 20 日最新發布的世界智能手機市場排名,HTC 的手機市場份額僅為 0.68%,已經不足 1%,排名也已經跌出了世界前 10。

而在 6 年前的巔峰時期,HTC 在別的一家咨詢公司尼爾森的相關陳訴中,曾經以 21% 的份額位居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第二名,僅次于市場份額為 29% 的蘋果公司。
在六年時間里,發生如此巨大的市場落差,令人在感嘆手機市場風云幻化的同時,也不禁為 HTC 扼腕嘆息。不過,HTC 手機究竟是如何一部部走向衰落,已經是別的一個故事了。只是在這一過程中,HTC 手機的業務暗澹狀況令人印象深刻:
在 2016 年 4 月下旬開啟的 HTC 10 國行版預售中,這款旗艦機型在天貓、京東等平臺的預約量僅僅在 100 臺擺布;一年以后,有一款旗艦機型 HTC U11 上場,預約量僅為 4 萬臺。哪怕中間是 400 倍的距離,也無法掩蓋 HTC 手機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量甚至比不上其他手機廠商的零頭這一事實。
由于整個公司對手機業務的嚴重依賴,HTC 整體財務狀況也在手機市場的風云幻化中江河日下。有兩組最為直接的數據是:
整個 2016 年,HTC 的營收是 781.6 億新臺幣,是自 2011 年以來最低的一年,而且不到 2011 年的 17%。
在 HTC 手機業務如日中天的 2011 年,HTC 的股價曾高達 1300 元新臺幣;而到了 2017 年 Q2 財報發布之后,HTC 的股價下滑近 10%,跌破 70 元新臺幣;換句話說,HTC 的市值在 6 年間跌破了近 95%。
實際上,HTC 在本年 8 月發布的 2017 年度 Q2 財報中,虧損了 19.5 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 4.3 億元),這已經是 HTC 連續第九個季度的虧損。有評論認為,以當下的市場和出貨趨勢來看,其 Q3 財報將繼續虧損甚至有可能加大。
在此種危急狀態下,HTC 謀求出售部分業務來減少壓力,一方面可以亡羊補牢、及時止損,另一方面也可以用這筆錢為旗下的 HTC Vive 等其他業務注入新的力量。因此,HTC 走出的這一步看似悲情和無奈,也實在是當前最明智的舉動了。
Google 與 HTC 之間的糾葛HTC 有出售手機部分業務的需求,但為什么選擇出售給 Google?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回顧一下 HTC 與 Google 的深厚淵源。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過去近十年間,在通過 Android 移動操作系統參與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過程中,Google 所飾演的角色分為三個階段;而湊巧的是,HTC 在這三次階段中每一次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一個階段是 Google 在推出 Android 操作系統之初,行業影響力不大,需要與硬件廠商合作來讓 Android 系統融入產品。于是在 2008 年 10 月,Google 與 HTC 合作推出了世界上首款 Android 智能手機 HTC G1;HTC G1 在預售期間,就已經賣出了 150 萬部。

此后一兩年,HTC 開始以 Android 為主要操作系統,通過多款機型在世界智能手機市場攻城略地;后來又在 2011 年達到巔峰,當然這是后話了。
在 Android 獲得初步成功之后,Google 又打算與相關硬件廠商合作,推出能夠搭載原生 Android 的 Nexus 系列設備;這個系列的特點是由 Google 提供軟件系統和更新,并提出相關的硬件外不雅觀和設計方案,然后由第三方廠家代工。Google 希望來借助 Nexus 系列來引領 Android 陣營的發展標的目的,并為諸多提供標桿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