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來,互聯網巨頭們在文娛市場的表示異常活躍。特別是阿里巴巴,在比來一年時間,投資并購動作更是不停。比來的一起并購案例就發生在本年3月份,當時阿里巴巴全資收購了國內最大的娛樂票務營銷平臺大麥網。
而在比來,大麥網舉辦收購之后的首個戰略發布會,公布的第一件事就是實現對大麥網的品牌和業務的全新升級,在大麥網的基礎上擴展升級為現場娛樂事業群,涵蓋大麥網、MaiLive、麥座三項主要業務。那么,阿里為何要成立現場娛樂事業群?在我看來,阿里有三個層面的考慮:
第一,成立現場娛樂事業群,有利于阿里圈定“現場娛樂”市場,持續強化在這一領域的行業領導力。
所謂的現場娛樂顧名思義就是需要到達現場才能夠享受到的文化娛樂活動,這其中就包孕大麥網提供的包孕演唱會、音樂會、話劇戲劇、體育角逐、兒童親子活動等。實際上,隨著消費升級時代的來臨,現場娛樂正在成為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去到演唱會、音樂節的現場、更多的人開始接觸話劇、戲劇等現場娛樂內容。據大麥網CEO張宇介紹:一手票務市場在2016年的市場規模大概為120億,較2015年增長30%至40%。
因此,對于已經擁有大麥網這一優質資產的阿里大文娛來說,掘金這一市場的最好措施就是用好大麥網這一張王牌,最大程度的挖掘大麥網此前在行業沉淀十幾年的品牌和業務資源。而將大麥網的基礎上升級擴展成立現場娛樂事業群,其實就是將大麥網、MaiLive、麥座等三大主要業務板塊的戰略地位前置,讓其成為在大文娛板塊傍邊發揮更大的作用。
而現場娛樂事業群中的三個板塊其實等于是阿里在現場娛樂行業的三條業務發展主線。其中大麥網為各類現場娛樂賽事提供票務營銷辦事,提供的是“管道”辦事;而MaiLive則注重于賦能現場娛樂行業的新人和新IP,則為行業持續提供新生力量,充當“蓄水”作用;而麥座則為表演場館提供軟硬件解決方案,則為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添磚加瓦”,三者并駕齊驅,形成鏈條式辦事,一起成為阿里掘金現場娛樂市場的三駕馬車。

第二,將原大麥網升級為現場娛樂事業群,其實也是大麥網開始完成融入到阿里大文娛板塊的一個明顯標識表記標幟。
此前,在阿里對大麥網完成收購后,阿里曾體現將讓大麥網與阿里音樂率先實現業務打通。而按照阿里大文娛集團秘書長兼大麥網CEO張宇在發布會上介紹,大麥網目前在產品上不但已經完成了蝦米音樂、淘票票等大文娛板塊的業務接入,并且與阿里巴巴電商業務也已經有很多合作。
不但如此,新成立的現場娛樂事業群還實現了與阿里人員互通,主要業務負責人也別離來自大麥和阿里系。顯然,經過六個月的整合之后,大麥網頒布頒發升級為現場娛樂事業群,這其實意味著阿里對大麥網的收購后的第一階段的業務整合工作基本宣告結束,而接下來就將進入到業務深度融合階段。
第三,現場娛樂事業群的成立將使得阿里大文娛板塊的版圖更加完整。
眾所周知,阿里在去年成立大文娛板塊,將包孕阿里影業、合一集團(優酷土豆)、阿里音樂、阿里體育、UC、阿里游戲、阿里文學、數字娛樂事業部等全部整合其中,再加上剛剛成立的現場娛樂事業群,,使其成為涵蓋文學、游戲、影視、體育、音樂、娛樂表演等在內全方位文娛平臺,使其基本上能夠滿足用戶所有的文化娛樂需求。
而這次在大麥網升級為現場娛樂事業群的同時,新大麥還同步啟用新品牌形象及定位,并提出“去現場、為所愛”的全新Slogan,瞄準的是現場娛樂這一新風口。這意味著新大麥的戰略地位提升,其深耕的現場娛樂市場與阿里大文娛板塊旗下的其他幾大業務并駕齊驅,都將成為阿里持續發力大文娛市場的重要拉力,從而也使得阿里大文娛板塊的版圖更加趨于完善。
高管悉數到場,阿里為何如此看重現場娛樂事業群的成立?
另一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在大麥網的戰略發布會上,除了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秘書長兼大麥網CEO張宇等兩大重量級嘉賓到場之外,包孕阿里影業CEO樊路遠、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群總裁楊偉東、阿里音樂董事長宋柯、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CFO、阿里文學CEO黎直前、阿里體育COO余星宇等大文娛板塊的高管竟然幾乎全部悉數到場,力挺現場娛樂事業群的成立。由此可見阿里大文娛集團對于這一業務的重視程度非同一般。那么,阿里為何如此重視現場娛樂事業群的成立?到底又對其寄托了哪些厚望呢?

首先,成立現場娛樂事業群,旨在打造行業的基礎設施,阿里為進一步拓展現場娛樂市場尋求破局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