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7年成為現象級產品的短視頻,一度引發了內容創業者的狂歡,如今這場狂歡進一步升級,各大資訊平臺也展開了一場圍繞短視頻的爭奪戰。
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互聯網產品的用戶增長開始減速,諸如鳳凰新聞客戶端等資訊平臺也開始轉變自身的發展思路,即從原先占領用戶規模,到現在的占領用戶時間。相應地,內容呈現的形式,也從傳統的圖文逐漸向短視頻遷移。
短視頻的新賽點,鳳凰新聞客戶端的新動向
看好短視頻前景的絕非鳳凰新聞客戶端一家,今日頭條、天天快報,乃至微博等社交類媒體,紛紛選擇擁抱短視頻。然而風口之下的短視頻,無論是經驗豐富的“網紅”,還是試水性質的投機者,都開始瘋狂加入短視頻市場。與此同時,短視頻內容的良莠不齊,尤其是大量低俗內容的涌現,成為行業亟待解決的毒瘤。
不過,面對短視頻這個新興市場,差別的玩家卻給出了差別的答案,快手、阿里、騰訊等開始扶持優質內容創作者,鳳凰新聞客戶端等選擇了另一種方式:占領垂直類短視頻的頭部內容,瞄準更精準的受眾。
以正在進行的中國網球公開賽為例,作為國內最高端的網球賽事,鳳凰新聞客戶端成為2017中網獨家短視頻播放平臺,,屆時,用戶隨時隨地通過鳳凰新聞客戶端、鳳凰網看到精彩的賽事短視頻,通過鳳凰號訂閱”中國網球公開賽”,一鍵關注,不錯過任何精彩瞬間。比擬于圖文、直播等傳統的內容形式,短視頻內容將為球迷帶來精彩的賽事集錦,為球迷提供更加暢快的不雅觀賽體驗。
一方面,在黃金周期間舉辦的中國網球公開賽,對于一些外出旅游的球迷來說,似乎并不是一件開心的事。缺少完整的時間不雅觀看直播,而圖文閱讀又缺少現場感,短視頻內容無疑是用戶在碎片化時間不雅觀看角逐的最佳方式。而從鳳凰新聞客戶端的內容規劃來看,在賽事集錦之外,還包孕球員特寫、現場花絮等短視頻內容板塊,為不雅觀眾提供了全方位的短視頻立體內容報道。
另一方面,鳳凰新聞客戶端將選擇策略放在中網,并采取了短視頻這種新興的版權模式,同樣是一個聰明之舉。從本年中網的參賽名單來看,莎拉波娃、納達爾、穆雷、穆古拉扎等頂尖選手參賽,這自己就對球迷有很大的吸引力。有數據顯示,中網賽事甚至帶動了北京黃金周的旅游市場。一直以來,鳳凰新聞客戶端的優勢在于更高效的內容分發效率和更精準的內容傳播率。可以預見的是,即將到來的中網賽事,或是將優質內容以短視頻形式呈現給用戶的契機。
當然,也不難猜測鳳凰新聞客戶端發力體育內容的野心,終究體育喜好者與鳳凰網多年積累的高質用戶有著較高的匹配度。在此之前,鳳凰新聞客戶端就曾嘗試圖片推送、心情推送等新穎的信息辦事形式,并引得競品模仿。而在短視頻的賽點上,鳳凰新聞客戶端再次飾演了領軍者的角色。
短視頻只是開始,資訊平臺正迎來新一輪的形態進化
正如前面所說,資訊平臺正從占領用戶規模向占領用戶時間過渡,如何讓用戶在資訊平臺上有更多時間的停留,終將擺布資訊平臺的市場格局和商業模式。
從這個角度來看,鳳凰新聞客戶端采用短視頻形式播報中網角逐,或是整個行業的風向標。尤其表現在兩個標的目的上:
其一是尊重年輕用戶的閱讀習慣。90后、95后以及備受關注的00后,其中的大多數已經成為“粘屏族”,每天從手機、電腦等終端上接收了大量的信息,并導致用戶的留存成即日漸上漲。
為了適應用戶閱讀習慣的變革,一些資訊平臺的做法提供大量缺少營養的內容,以迎合用戶淺閱讀的習慣,占據了流量的同時也導致內容質量的失衡。鳳凰新聞客戶端反而選擇了另一種模式,通過頭部優質內容的積累,用精品思維替代流量思維,在內容的呈現形式上又充分尊重變革的用戶習慣,諸如短視頻、信息流等等。
其二是向資訊社交標的目的轉型。從2016年底開始,鳳凰新聞客戶端破局采用了“智能保舉”+“人工編纂”的雙輪驅動模式;在本年年中的時候,鳳凰新聞客戶端又啟動了“師徒計劃”和“鳳凰令”活動,朝專業性更高、其他噪音更少的資訊社交平臺邁進。
其實資訊平臺存積的一個弊病就是:離用戶太遠,雖然部分用戶會選擇評論的形式頒發本身的不雅觀點,但用戶和用戶之間、用戶和平臺之間仍舊存在斷層。鳳凰新聞客戶端改變這一現狀的做法是,先通過“師徒計劃”鼓勵用戶搭建本身的二度、三度甚至多度的社交關系,而后推出“集鳳凰令,每周平分數百萬現金”的重磅內容,讓用戶在交換鳳凰令、分享鳳凰令的過程中熟悉整個資訊式社交環節。簡而言之,資訊平臺不再是純粹的內容載體,而是多元不雅觀點碰撞、交流的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