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應用、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加快了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在數字化高速發展的今天,數字化轉型成為企業保留和發展的第一要務。就當前的數字化發展現狀來說,企業要完成數字化轉型還需“云化”為先。
從IT消費的云辦事轉化率(分子是云辦事的消費總額,分母是數據中心系統、企業軟件和IT辦事的消費總額)來看,國際市場2014年云辦事轉化率是12%,到2020年將達到24%;對應中國市場,2015年是4.3%,2020年有望達到12.2%。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中國云計算市場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正是看中數字化辦事市場未來廣闊的發展前景,這幾年中國崛起了一批優秀的數字化辦事商,諸如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中企動力云和網易云等。
在這幾年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浪潮中,不少中小企業浴身其中,但因為面臨著表里環境的變革與技術力量不匹配等問題,很多中小企業對數字化產生了誤讀,導致企業本想彎道超車,結果卻走了彎路。
誤讀一,“數字化”是一門技術。很多企業在看到“數字化”這樣的表達時,第一反應是將其作為一種新型技術來理解。的確,數字化的興起確實得益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應用、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但企業應該透過“數字化”這三個字看到背后所蘊含的數字化戰略、數字化商業模式、實現數字化技術、數字化轉型等企業可持續發展層面的意義,這一切真實存在且對企業而言至關重要。
正因為對數字化深層含義的理解,國內TOP 5數字化辦事商中企動力將橫向產品與縱向行業方案整合為只為企業辦事的平臺:中企動力云平臺。中企動力云平臺依托中企動力18年辦事120萬+企業客戶的經驗,幫手企業正確解讀“數字化”,為企業提供了從“品牌數字化→營銷數字化→企業電子商務→業務運營數字化“全生命周期的方案和產品,幫手企業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快的反應提升經營效果。所以,即使企業自身缺乏經驗,對數字化轉型沒有準確深入的理解,也可以通過中企動力云成功進行數字化轉型。
誤讀二,數字化商業戰略由云、大數據與分析、移動以及社交媒體所驅動。事實上,這些要素往往被稱為“第三平臺的四大支柱”。只要提到“數字化”,就總會陪同著大量與這幾類要素相關的內容。數字化轉型到底是什么?這是一種由新型功能驅動的商業戰略,而其中的具體技術總在不停變革。事實上,不少企業的決策者都錯誤地認為IT規劃應該由業務需求來驅動,卻沒有意識到業務需求自己恰好是由技術發展所帶來的可能性、潛在價值與實現能力所驅動,而這樣的誤解也會令IT人員陷入迷茫,最終導致企業數字化轉型在技術上的屏障。因此,數字化的素質是“技術驅動業務”,而不是被云、大數據與分析、移動以及社交媒體所驅動。
基于對數字化素質的理解,中企動力云平臺每年研發投入占總營收的比重高達20%,打造了一支超1200人的研發團隊,目的就在于不停提升本身的核心技術,為數字化轉型升級企業提供與時俱進的辦事。目前,中企動力已經走在數字化辦事商前列,能為企業客戶量身定制,優化針對各個行業的解決方案,并按照客戶業務按需拼裝——企業在初期只需以極低的價格購買核心組建,隨時按照階段需求進行擴展,且不需要像其他平臺一樣支付高額的定制擴展開發費用,實現行業定制化的快速、低價拼裝式經營。讓客戶不再為不會、不能、不知道發愁,隨時基于行業特征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選擇,真正實現“輕松接入云,簡單做生意”,化解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所遇到的技術屏障。
誤讀三,數字化的目的是降低成本。很多企業認為實施數字化戰略的目的是通過降低成原來提高利潤率。削減成本固然重要,但前提是要提升效率,同時不降低為客戶創造的價值。
在為企業提升效率方面,中企動力推出了基于云平臺技術辦事基礎,以智能響應、個性定制、覆蓋全網終端為優勢的整合企業互聯網營銷辦理的云化產品全網門戶,適用于各類企業,是企業建站終極解決方案。它可以為企業提供覆蓋營銷渠道、營銷工具、內容包裝設計、輔助在線業務連接等辦事,能夠解決企業營銷方式零散單一、辦理未便,營銷展示內容質量低下、創意成本高、復用率低,,營銷與業務隔離導致的業務流失等問題,從根本上解決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中存在的效率問題。
誤讀四,生態圈以自我為中心。出于數字化轉型的需要,很多企業都建設了本身的生態圈,但存在的問題是真正參與的企業數量很少。其原因是各家企業的生態圈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這一定會導致差別企業之間的生態圈有彼此沖突。到底誰接入誰的生態圈,最終還是要看哪家企業更為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