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便當店真的能迎來勝利嗎
核心導讀:
無人便當店的成本結構科學嗎?
智能設備能完全取代人的辦事嗎?
有人門店的未來在哪里?
無人便當店的翹楚繽果盒子在國慶節前夕搞了場盛大的發布會,會上大談無人便當店的發展前景和前沿科技,當天與會者眾多,座無虛席,無人便當店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但是,關注者眾多就必然意味著它會成為便當店的未來嗎?科技感十足就必然會能取代傳統便當店嗎?看了這么多無人便當店,筆者認為,無人店的發展確實有很多難解的瓶頸。
無人便當店的模式究竟能賺錢嗎?
首先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就是,無人便當店的商業模式究竟能經得起市場考驗嗎?也就是說,這個生意能否賺錢。
1、銷售額是否科學合理:
目前國內有代表性的無人便當店發展情況如下圖:

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的無人便當店日銷售額在 1500 元擺布,那么一個盒子的月流水也就是 45000 元。場租成本是多少呢?此前一位無人便當店創業者他們需要付給物業月流水的八個點,也就是 3600 元,再除去物流倉儲成本、水電成本、運維成本和、貼標簽的成本等,一個盒子每個月 45000 的流水是否能承擔這些成本確實還是一個問題。
對比一下傳統便當店,一線城市一家便當店的日銷售額大概在 1 萬元擺布,那么其月流水就是 30 萬元,即便這樣,其凈利潤通常也只有4%—6%,即凈利在12000— 18000 元之間。
在此情況下,繽果盒子創始人陳子林體現每個盒子日銷售額 300 元就能達到盈虧平衡,不知傳統便當店聽了會作何感想。
2、偷盜問題如何解決
對于無人零售來說,偷盜始終是一個讓人擔心的問題。一位業內人士告訴《零售老板內參》,無法制止偷盜的行為,好在惡意偷盜的情況很少發生,只能在選址方面來盡量規避這個問題。
而繽果盒子則認為本身是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的,如果發現偷盜行為,首先繽果后臺能迅速獲取偷盜者的個人信息,然后就是短信追討,如果短信追討沒有效果的話,繽果就會對該用戶發起電話追討,電話追討都沒有效果,繽果就會尋求警方的幫手。
繽果的做法不失為一種偷盜問題的解決方案,但是這個過程是否耗時又耗力,而且能否在行業內推廣可能還是一個問題。
3、滲透率有多高
艾瑞咨詢近日發布了《 2017 年中國無人零售用戶行為研究陳訴》(以下簡稱陳訴),《陳訴》顯示,比來一年在線下商超消費過得用戶占比高達93.4%,而通過無人零售消費過的用戶占比只有36.5%,而且這里的無人零售包羅自動售貨機、無人便當店和辦公室貨架,而單個使用無人便當店進行消費的用戶只占比16.5%。因此,無人便當店滲透率較低。
《陳訴》還顯示,距離對用戶使用無人店的熱情影響很大,72.6%的用戶在 300 米內的距離才愿意嘗試使用無人店,僅有7.1%的用戶愿意在距離超過 500 米時嘗試使用無人店。這說明,在必然范圍內,因為距離問題使用無人店的用戶有限。
此外,在布局場景方面,社區是目前無人店最大的場景,但有四成以上的用戶希望能在交通樞紐、旅游景區使用無人店。而進入這些場景對無人店來說還是比較難的。
技術難取代人工辦事,“智能+人工”或是未來
無人店總會宣稱,他們將省去傳統便當店的人工成本,從而讓便當店的成本結構更加優化,但是省掉店員真的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嗎?
通常來說,用戶在購買商品時,不免會有一些需要人工幫手的述求,有人店隨時能幫用戶答疑解惑,但無人店用戶面對的只有酷寒的機器,即便分歧錯誤商品進行咨詢,假如機器發生故障,誰又能幫手用戶及時解決呢?所以,無人店在節省人工的同時,也在以犧牲用戶體驗為代價。
此外,筆者認為便當店需要有溫情、有辦事,有人店的店員跟用戶會有互動和情感上的交流,在很多行業都在通過努力提升辦事來獲取用戶青睞的時候,難道便當店生意卻要舍棄辦事功能?在筆者看來,這或許未必是長久之計。
在無人店的發展過程中,,很多創業者或許也看到了辦事對于便當店生意的重要性,于是一些有人的無人便當店開始興起,例如小麥公社開出的小麥鋪和林婕團隊創辦的簡24,他們的做法都是在無人便當店的基礎上擺設一個店員專做用戶的辦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