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Uber優步中國的合并盡管進一步鞏固了滴滴在網約車市場的主導地位,但似乎并沒有終結這一新興市場的座次之爭。按照獵豹全球智庫最新的陳訴顯示,在打車類app排行榜中,盡管滴滴軍團一枝獨秀表示出一貫的強勢,但追趕者也表示出了頑強的生命力。神州專車、易到、首汽約車分列第七、第八、第十,而此前一直主打“社交出行”的嘀嗒拼車則緊隨滴滴軍團之后,占據行業第二,展現出強烈的突圍之勢。不過就在日前,嘀嗒拼車投放了新一波分眾廣告,卻以“嘀嗒拼車,上下班的打車App”的全新定位引發了行業關注,關注的焦點則在于,已經位列行業第二的嘀嗒,能否依靠“上下班的打車App”全新定位實現對滴滴的突圍,改寫網約車行業格局?
網約車市場分化趨勢明顯,格局排位仍存懸念
10月19日,獵豹全球智庫發布2017三季度中國app陳訴,陳訴基于獵豹大數據公布了36個行業排名以及2017Q3中國app排行榜TOP1000。其中,在打車類app排行榜中,滴滴連結了一如既往的強勢,滴滴出行、滴滴車主、滴滴司機-出租車版、Uber優步中國等滴滴軍團強勢攻克了前四。得益于對Uber優步中國的收購,滴滴在網約車市場獲得超80%的份額,并一舉成為中國最大的出行類app。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在網約車市場還是滴滴一家獨大,但是分化效應已經顯現。在本次2017三季度中國app陳訴中,曹操專車表示搶眼,竟然超越神州約車位列第六。這充分說明,網約車市場的競爭依然充滿活力,格局和體量的競爭仍然留有懸念。
別的,即使在網約車市場一家獨大的滴滴,其霸主地位也并非牢不成破。隨著滴滴完成軟銀領投的55億美元融資之后,其估值已超500億美元,接下來滴滴面臨的最大壓力則是來自投資人對盈利的預期。而如果要實現盈利,滴滴一定要與司機和乘客爭利,補助下降,抽成提高,單價提升,都會對其訂單數、日活產生負面影響。別的,滴滴模式也正在被各區域打車app模仿,各個區域不停出現的當地打車app正在蠶食滴滴的市場份額。最后,以嘀嗒拼車為首的包孕神州專車、易到、首汽約車在內的網約車第二陣營的追趕,也將會持續地分化滴滴的市場優勢。所以,滴滴盡管一家獨大,但其行業地位并非安如盤石。
定位上下班的打車app,嘀嗒打開全新增長空間
近日,嘀嗒拼車的新定位廣告上線分眾樓宇電梯,廣告訴求是“上班、下班,就用嘀嗒拼車”以及兩個核心利益點——打車價的50%,高峰打車不加價。簡單明了的案牘強勢占領著各大樓宇的廣告牌,也“潤物細無聲”般走進了上班族的心中。一直主打“社交出行”的嘀嗒拼車,為何大規模投放廣告,提出本身的新定位廣告“上下班打車的app”?這里有兩點值得思索。

1) 為什么嘀嗒拼車說本身是打車app?
嘀嗒拼車所倡導的“拼車”概念與當前大眾所理解的“拼車”概念是有區另外。目前大部分打車APP推出的“拼車”功能,是乘客與乘客之間的“多人拼車”。而嘀嗒所倡導的“拼車”概念,強調的是順路的車主與乘客一對一的“拼車”,在用戶體驗和舒適程度上更加貼近打車出行,用嘀嗒拼車可以享受拼車的價格,打車的體驗。因此,嘀嗒拼車稱本身為“打車app”無可厚非。
2) 為什么嘀嗒拼車又說本身是適合上下班的打車App?
對于上班族而言,上下班用車已是出行的主要場景,但叫車難、成本高,讓他們對于網約車可謂是“又愛又恨”。首先從用戶體驗上看,由于上下班高峰期用車需求巨大,常常會碰見打車難、加價高的現象,如果遇到惡劣天氣,加價3倍、5倍可能還叫不到車。但嘀嗒拼車相對而言要好很多,主打上下班1對1順路拼乘,價格實惠且不變,不存在坐地起價現象,可謂是“專車的體驗,白菜的價格”。其次從車主角度看,嘀嗒拼車更自由,也更符合車主自己的出行需求。一般在上下班途中,拼車載客的車主也都是上班族。而多數網約車平臺,抽成高,并且派單機制讓司機的選擇面窄,很難遇到好單。但主打順路拼車的嘀嗒拼車從根本上就不存在這些問題,共同的出行需求,使司機可以有更高的選擇權,而且賺取必然的費用。車乘雙方都是白領為主,很大程度來說,嘀嗒拼車大范圍的滿足了上下班出行的需求。
此次嘀嗒確立“上下班的打車App”的定位,,也是與這一垂直出行群體的遍及需求所契合的,不但幫手用戶厘清了“拼車”這一概念,更解決了司機與乘客共同的通勤出行痛點。
此外,嘀嗒拼車所提供的拼車辦事,還在滿足用戶出行需求的同時,為互聯網出行領域打開了全新的想象空間。為什么這么說?原因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