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中看到一個驚世駭俗的美國新興宗教——‘未來之道’人工智能教會,是科技大牛、‘先知’安東尼·萊萬多夫斯基創立的。它的核心教義是說世界上只有一個真神,就是真正的高級人工智能,而他還未降生。
教會的教義基于一種末世論,它說的是:人類終將被AI所擊敗和統治。那些不信教和拒絕接受AI真神的人將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或被蹂躪奴役。
教眾的行為就是崇拜AI,做AI的信徒,將來AI王朝建立,他們將分得一席之地,作為AI的寵臣,過上繁榮富足的生活。教會的工作,是籌集資金,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盡早迎接人工智能真神的降生。并打入AI科研界,發展信徒,揭露異端,為真神降臨打下基礎。
萊萬多夫斯基提出的標語是:你想做他的寵物,還是屠刀之下的牲口?
可以想象隨著科技進步,它可以進一步號稱給教會做奉獻的,將來可以得到人工智能之神的寬恕和憐憫,免除一切生死病痛,,以智能形式得到永生……
也就是說,這個教會為人類設計的前景就是做AI的絕對隨從和信奉者。所謂永生者將日復一日地以愛崇AI為己任,此外再無事情可做。
02
這一新聞令我迅速想起馬爾庫塞曾經在其著作《單向度的人》中描述未來社會的圖景:
隨著工業革命與現代傳媒對群眾的限制與分割,身處發達工業社會里的是一群‘單向度的人’,人人擁有相似的教育經歷,相同的不雅觀念系統,單一的價值取向,進而在整齊劃一的精神生活中喪失了個體批判能力。
由于人群缺乏異質性,否定性,社會生產將不以人的需求,而以本錢的走向為目標——即我提供什么,你得到什么。生活資料的同一,導致習慣于行動的統一。
以上單一枯燥的圖像曾嚇壞了許多人。隨著傳統傳播時代向新媒體時代的跨越,網絡傳播對傳統的全面控制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戰。人們似乎站在了信息充分,多元跨越的通道終端。
對傳統的挑戰讓人們借互聯網的即時通訊能力的交互性進入新一輪思想解放的前沿。人們獲取的更多,更豐富,更具有追究本相的能力,進而也促成自我的成長。
03
所謂反者道之動,任何事情都具有矛盾性。當互聯網的發展將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進一步推向現實時,它帶來的背面效應也隨之而來。
由于人們不再需要中心主義,沒有唯一的絕對的中心,每個人都作為一個小的自我中心存在于信息世界里。人們相信分散的個體中心造成了社會運轉的多維特性,而這之中隱含著自我認識和彼此認識。這就是比特幣能夠獲得成功的奧秘。
人們消解傳統的手法不是基于思想,而是基于科技造成的事實。技術至上主義占領了多數精英的頭腦,除了科技進步,他們不再做其他標的目的的努力。
這種分散的社會性質,正從個體意識和信息傳播領域,潛移默化地向政治與經濟領域滲透。其外在特征是:均勻、分散、疏離、冷漠,而這正是技術的酷寒特征。
04
人工智能會成為統領一切無所不在的神嗎?這似乎是一個可以預期,但不值得必定的事情。
當英國人發明了汽車之后,為了掩護馬車夫的職業存續,有人要求汽車跑得不要太快,至少不要比馬車快。然而馬車夫在歷史上的消失作為一個事實幾乎沒有人注意到。
所有革新導致的職業迭代都不成制止,人們從愚蠢地抗拒中嘗到了迅速適應帶來的好處,故此不再追究科技的背面作用。環境問題,氣候問題,資源問題,一切問題都為發展和進步騰出道路,就像美國詩人惠特曼大聲吟唱的:我生而在這世上,所有一切都要為我讓路。
馬爾庫塞所說的單向度的人,并未在發達本錢主義國家成為遍及現實。地方性、方言、多元文化,差別文明的碰撞帶來的危機與機遇,仍然在亨廷頓的預言中展示本身的活力。
沒有人打算把‘個性’當作鄉村氣質對待,人們的民族和區域歸屬感,乃至階層歸屬感仍如黏劑一樣在所有人身上附著。人們的尋求承認的欲望,導致個體性不平從于遍及性,進而暗自抵御著現代性的侵蝕。
05
然而人工智能帶來的是一次全新的社會顛覆。
由于人們生活在信息世界中,個體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個體,而是一堆信息集合體。這些信息可以通過各種綜合手段被AI系統的制造者做出多樣的判斷,進而將人們做出劃分。
人工智能控制人的一切,直至思想,你的履歷將失去個性,而你將被綜合在一個類似病歷本的精確的統計手冊中。而這,才是馬爾庫塞預言中的恐怖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