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5月底,執掌福特3年的馬克·菲爾茲“退休”,外行人吉姆·哈克特走馬上任。這似乎已經成了福特家族的習俗,每當瀕臨瓦解邊沿的時候,總會選出一位“改革派”為公司謀求新的出路,好比在2006年接任的傳奇CEO艾倫?穆拉利。

吉姆·哈克特上任之后,媒體頻頻將其與穆拉利做比較,甚至總結出了很多相似之處。不過,穆拉利任職期間“One Ford”戰略的關鍵一環就是“外部求變”,哈克特在福特的轉型問題上同樣傾向于吸納外部合作伙伴,包孕和硅谷的互聯網巨頭連結密切的關系,推進電動車、自動駕駛、共享等新標的目的。
而中國同樣成為吉姆·哈克特眼中轉型的焦點所在,將福克斯的生產線從北美轉移到中國、鞭策林肯在中國的本土化生產,和百度聯合研發自動駕駛,以及牽手阿里巴巴共同打造智聯網汽車。

阿里講了一個生態的故事
BAT對汽車的野心在2017年之后表示的尤為強烈,阿里將YunOS升級為AliOS,百度推出了阿波羅計劃,在汽車市場兜兜轉轉多年的騰訊也推出了“AI in car生態系統”,諸如福特之類的海外汽車巨頭自然是不成多得的合作伙伴。
對于阿里和福特簽署的三年期戰略合作協議,官方并未進行過多的解釋說明,新聞通稿也只是提及“雙方將共同推進智聯網汽車、人工智能、智能移動辦事和數字營銷等領域的合作”。不過根據阿里的調性,爭取到福特這個具備行業號召力的合作伙伴,很可能講述了一個富含阿里特色的生態故事。
故事1:車載系統領域的AliOS。作為與汽車廠商的合作,“推銷”操作系統AliOS似乎是阿里最直接的目的。在本年的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明確亮相將鞭策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在某種程度上預示著“智聯網汽車”將成為國內汽車市場的主旋律。福特早在2007年的時候就聯合微軟、馬牌推出了車載娛樂系統SYNC,但在中國市場上不排除搭載AliOS的可能性,終究雪鐵龍和標識表記標幟的母公司神龍汽車已經做出了符合中國用戶習慣的選擇。
故事2:用新零售幫福特賣車。至少在吉姆·哈克特上臺前的四個月中,福特在中國市場的表示并不抱負,本年1-4月福特在華銷量為252670輛,同比下跌19.1%,其中福克斯、福睿斯、銳界、蒙迪歐四大主力車型均出現了差別程度的下滑。而阿里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零售平臺,天貓上也早已有過“賣車”的先例,不難猜測阿里和福特在天貓上的合作,甚至是符合新零售形態的“自動售賣機”來賣汽車。
故事3:聯合進行數字化營銷。福特顯然不是中國市場最成功的汽車品牌,尤其是在野馬、林肯等高端品牌上,一直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而在雙方的合作協議中,專注數字市場的“阿里媽媽”赫然在列,那么阿里依靠自身強大的數字渠道,幫手福特提升品牌聲量以及探索新的零售渠道便不無可能。
誠然,阿里講了一個有條理的生態故事:通過天貓、新零售等幫手福特銷售搭載AliOS的新車型,借助阿里的數字營銷能力幫手福特拓展中國市場,同時依托于阿里云的計算能力為福特及車主提供更好的辦事,而福特車主還可以享受到阿里提供的內容和金融辦事。
當然,其中的決定性因素絕不是阿里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而是福特在尋求什么。

福特在中國的下一個十年
2016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2800萬臺,業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而根據當前的增長速度, 到2025年的時候,中國的汽車銷量有望達到3500萬輛。換而言之,幾乎所有的汽車巨頭都不肯錯失中國這個大市場,福特也不例外。
就在與阿里簽署戰略協議的前兩天,福特執行董事長Bill Ford和吉姆·哈克特頒布頒發了福特在中國下一階段的發展戰略——“中國2025計劃”。這是一個非常目標下的發展計劃,2025年實現在華營收額比2017年增長50%。而福特給出的解決方案即是推出更多智能互聯的車型,更加本土化的生產和運營,以及更加精簡的運營結構。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福特制定了一份頗具中國特色的本土化生產和運營計劃,好比到2025年底,福特將在中國推出超過50款福特和林肯品牌新車型,其中SUV將成為進一步加強的重點車型,包孕8款全新SUV;從2019年開始,將旗下5款福特和林肯品牌車型轉到中國生產,特別提及了林肯旗下的一款豪華SUV車型和福特的首款純電動小型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