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年度吃瓜盛宴315,與我們日常消費息息相關的話題再度推上風口浪尖。其中,互聯網供我司利用大數據殺熟現象也再度被推上風口浪尖。
曾有消費者反映,無論在互聯網上訂購機票、酒店、還是電影票,均出現會員與非會員價格不一致的現象,與傳統的線下交易利用會員卡可享受優惠力度不一致,線上消費會員反而比非會員所花費的錢更多。
某互聯網公司工程師在透露,目前存在某些網站利用大數據分析會員消費習慣以及心理承受價位來“專屬定價”的情況,但縱觀全行業,這不是一種普遍現象,機票領域是最先出現“專屬定價”情況的。比如多次搜索機票價格,再次預訂時發現價格不斷上浮,購買后再次查看價格卻發現有所下滑的奇怪現象。
酒店、機票以及出行領域的相關企業負責人第一時間出來否認利用大數據殺熟行為兵解釋道,之所以出現價格浮動的情況,是因為用戶在短時間內反復搜索同一趟航班價格,會被記錄相關搜索行為,在下次搜索時后臺先搶票但是不出票。為了保證展現的價格能夠最終成交,后臺就只能搶更貴的價位,造成事實上的“反復搜索漲價”的情況。其他陌生用戶在搜索時,并沒有強制刷新,而是沿用了幾分鐘之前的庫存緩存,因此在事實上可能造成了同票不同價,因此,問題的根源是庫存的更新不同步,搜索與漲價沒有因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