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12
打開攝像頭,先調好濾鏡,一位帥哥正在屏幕另一側等著你視頻聊天,這已經是當下95后甚至00后最常見的社交場景之一,視頻社交作為當前最受歡迎的網絡產品,正在搶奪更具潛力的網絡生力軍——95后。但作為最早的移動社交原生網民,90后幾乎經歷了移動社交誕生以來所有形式,從最早的手機QQ開始到飛信,到微博,微信,再到今天的直播和短視頻。受用戶年齡層和偏好變革的驅動,移動社交一路向著更直不雅觀更便捷的標的目的進化著,但唯一不亂的是人心底那份孤獨對社交渴求。
文字的啟蒙
在移動互聯網最初與社交結合在一起時,人們最興奮的點還在于社交變得便捷了,打開手機QQ和飛信,隨便拉一個人就可以通過簡單的文字,暢聊天南海北。那會兒移動社交很大的一個特點是用戶還不在乎身份,也不在乎個人形象塑造,誰都可以在網絡里盡情的排泄心中的各種欲望,就像那句網絡“著名”流行語描述的一樣“誰知道你在和誰聊天,也許是阿貓阿狗呢”。
經歷過這個時代的用戶還是曾經很青春的80后,他們習慣用文字來表達本身的感受。阿誰時代,智能手機功能還沒有像現在這么成熟,社交形式相對比較單一,而文字作為當時最主要移動社交的形式,憑借簡單、快捷、及時等特點,在即時通訊領域迅速做到了無人可及。即時在移動社交發展的今天依然是人們最常用的溝通形式之一,雖然新型的交流模式不停出現但基于文字而形成的傳統移動社交形式依然有其長久的優勢。
但隨著智能終端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逐漸成熟,社交不在是單純的IM溝通,開始呈現出更多樣的玩法,同時給陌生人社交也提供了更多認識新伴侶的機會。從微博開始,社交不僅單局限在認識的好友圈內,開始在更開放的環境中社交,形式也更加便捷,一句話加上一張圖,一條微博就完成了,它讓用戶發現其實社交可以更簡單,并且非常迅速直不雅觀的表達本身隨時的感悟。與此同時,相機技術也有了很大提升,尤其是手機相機的普及,極大大的降低了用戶獲取圖片的門檻,,更進一步推進了微博的快速發展。
語音的加速
然而隨著90后進入移動社交后,形式相對單一的文圖已經開始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而此時語音即時通訊技術也被成功攻破,微信的出現,無疑給了人們一個很好的選擇,聲音開始作為移動社交傳播載體被人們廣泛使用。與文字差別,聲音讓人感覺更為直不雅觀、清晰,并富有情緒。雖然現在的微信牢牢操縱著移動社交的龍頭老大,但在語音剛開始盛行時,各種語音類移動社交產品還是非常豐富的,只不過最后都拜倒在微信的威嚴之下。
微信伴侶圈也是不得不提的一個爆款,美食、萌寵、雞湯文、勵志哥都是伴侶圈的必備。但在微商飛速發展起來后,整個伴侶圈已經完全失去了最初的味道,那些經不起推敲的謠言、沒頭沒腦的勵志雞湯文,讓人看了只能產生自我麻痹似的自我激勵,很難再尋找到社交的初心。
語音的另一大優點還在于延時溝通很好的解決了實時溝通中的尷尬,比喻遇到向好伴侶催債這樣尷尬的話題,打電話顯然一些心軟的人不忍心開口,但是發語音就可以很委婉的制止了實時對話的尷尬。最關鍵的是,語音的免費對傳統運營商的語音業務產生了很多的沖擊,回想一下,現在選擇電話套餐更看重的是流量還是通話時長,就可以知曉。
視頻的遐想
隨著終端和技術新一層級的飛躍提升,互聯網原著民開始尋找更簡單粗暴更直接的社交方式,視頻社交便孕育而生了,并迅速受到了網友們的歡迎。從16年火爆了的直播開始,豈論是做秀場的花椒、映客,還是做游戲的虎牙、斗魚,又或者是講陌生人的陌陌,他們正是抓住了用戶追求真實直不雅觀社交的需求,充分發掘視頻這一社交載體的優勢,成功獲取了本身的一份蛋糕。但不容忽視的一點是,直播用戶的年齡群體已經表示了明顯的年輕化的屬性。
值得注意的是,95后已然成為社交的主力軍,他們對于個性化、有趣好玩的追求自然也成為各大社交平臺吸引用戶的首要考慮因素。本年大熱的短視頻,快手、抖音,以用戶的原創內容,加上一點創意和花點心思就能學會的拍攝手法,僅僅幾個月就可以擁有萬人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