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07
三節課注:為什么在社交產品中,你總是匹配不到想要的異性?為什么陌生人社交產品,讓用戶越用越寂寞?現有的陌生人社交產品,好比陌陌、探探以及百合網,它們是如何解決陌生人社交的匹配和互動問題的呢?抱負中的陌生人社交產品,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呢?
不妨事帶著問題來看一看作者給出的答案。
“跟陌生人交流是剛需”,陌陌的科技創始人唐巖曾經在知乎上談到過,他做陌陌的出發點是覺得大家白日在QQ或者微信上把該聊的天都聊完了,晚上不想再跟他們聊天,社交關系如果只有同事和同行圈等這些熟人太不人道,社交需求也是無法滿足的。
目前,這種剛需的論斷基本也達成共識了,在這種剛需下,社交產品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形式也是各種各樣,興趣社交、圖片社交、語音社交、聚會社交、情侶社交以及比來火熱的游戲社交之狼人殺、好玩的短視頻社交之抖音等等(當然有的已經被拍在沙灘上了)。自阿里、網易挑戰微信失敗后,熟人社交領域無人再敢去挑戰,但陌生人社交可謂是一片紅海。
但是,當你去問身邊自己比較宅而且用過陌生人社交產品的伴侶,他們的社交需求被完全滿足了么,或者他的生活因此變得豐富多彩了么這樣的問題,我想多半會說:“哪有什么社交”、“不知道到哪里找到想交流的”、“找到了也不知道怎么交流”,因此多數還會像以前那樣宅在家里,繼續寂寞、空虛、冷。
其實從社交產品的市場數據表示也能看出存在的一些問題,據艾媒網統計, 2016 年Q4 中國陌生人社交應用的用戶規模達4. 88 億人,較 2016 年Q3 增長3.61%,從 2015 年Q1 兩位數的增長率一路下跌至此。 360 手機助手剛剛發布的 2017 上半年移動應用趨勢陳訴中提到,本年上半年,內容型/社交型產品占據了Top50 應用中54%的席位。但與此同時,本年上半年新上架的應用中,內容型/社交型產品占比僅18%。且從活躍度上來看,也只有陌陌和探探表示良好,其他的產品都是有待提高。整體可以看出陌生人社交增速放緩、標的目的收窄。
為什么會出現上述問題呢?對此,我認為不能只解釋成移動互聯網紅利消失。其實艾媒網早些時候發布的一個陳訴講到,當前陌生人社交的主要痛點是匹配效率低,真實資料無法沉淀。筆者看來即使匹配上了,如何互動也是個重要問題。
那么如何解決陌生人社交過程中的匹配和互動呢?其實陌生人的社交大部分都是圍繞著異性社交展開的,這里著重說下陌生異性社交中的匹配與互動問題。
一、為什么陌生人匹配互動很難做好?1.人類還未很好地適應移動互聯網的沖擊具體來講,也就是人類長期進化的行為模式和文化傳統,面對快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沖擊,還不能很好地適應。
先分享一個關于遠古時代我們祖先異性社交的一個段子:
在遠古部落時期,如果一位男性大大咧咧地去追求一位女性,可能會受到來自和這位女性有深度聯系的異性的生命威脅,因為那也許是王的女人。所以膽大糊涂的男性會因此失去性命,他的基因也就沒有流傳下來。而有緊張焦慮機制的男性都會順利地進行繁衍,擁有本身的后代,以至于我們天生骨子里就帶有某種程度上的緊張和恐懼。
我們不但保存著遠古采摘文明時代,男性遇到女性會臉紅緊張等基因特征,而且在現代社會中,你也很難從我們父輩那里得到如何追女性的方法,因為必然程度上,他也不會。
我們中的大部分就是帶著這種扭捏、羞澀、緊張、壓抑,走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今天,且在我們常見的社交產品中的一些功能上的設計,也是遵循著這樣的原則:
(1)微信:以搖一搖、附近的人等為撬動點,一夜之間讓你發現本身每天可以溝通的人,和以前比擬是指數級的增長了;
(2)陌陌:迅速放大了我們與周圍異性社交的效率(現實生活中的異性社交也不是不成以。但這個成本是蠻高的,風險是蠻大的。但在陌陌上你可以抓到一大票妹子和她們聊,她們也可以主動和你聊);
(3)百合網:不但很大程度上拓寬了你的擇偶面,并且通過心靈匹配、紅娘牽線等手段,讓你快速多維度地認識對方,從而提高了擇偶的效率。
我們來想一下,以前面提及的緊張、焦慮這樣的姿態去迎接這些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交產品,我們的反應會是什么?好奇?刺激?欣喜?釋放?女性用戶抱著好奇心以及被認同感等心態來到平臺,一些男性嘗鮮者在原始沖動的刺激和大腦的獎勵效應助推下,大量搭訕長相姣好的女性,這就完全淪為“約炮神器”了。隨著大量男性用戶慕名而來,出現了“狼多肉少”的現象,女性的產品體驗受到了威脅,被一些男性用戶影響,不勝其煩,進而脫離平臺。反過來,男性可能搭訕了半天,也沒有人回應他,最后也逐漸脫離平臺。
2.人類自己天然的矛盾性——長擇策略和短擇策略下一篇:到底什么是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