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TIME:2018-12-03 21:06
注:快手,這款如今日活 6000 萬的產品,品牌重塑似乎是其過去一年最重要的事情,如今一年過去了,其商業化究竟如何?
文章為作者投稿,內容為個人獨立不雅觀點,不代表三節課立場。
UGC短視頻在風口近一年后,,終于各自開始要掙錢了。
不久前,今日頭條旗下的抖音高調頒布頒發了啟動商業化,開始原生品牌廣告的承接。
無獨有偶,同樣不久前,在主流招聘網站上,快手放出了從廣告系統工程師到KA銷售經理一整套的商業化崗位。這似乎意味著傳聞從去年夏天快手就著手啟動的商業化,終于有了本色的進展。
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看得見的地方,品牌重塑似乎是快手過去一年最重要的事。宿華出入各大行業論壇盡心盡力地向媒體強調快手一二線用戶的數量,快手的線下廣告“海陸空”全面出擊鋪滿了樓宇和地鐵,它橙色的logo頻頻出現在了各大明星綜藝的鏡頭里。
在看不見的地方,行業里更關注的是,這款如今日活 6000 萬產品的商業化到底進展如何?這將關乎快手的未來——到底是中國版的Instagram,又或者只是一個升級版的映客。
1.
快手最先上線的商業化產品是直播。
去年 4 月,快手上線了直播功能。原本潛伏水底的快手名利場一下子浮上了水面。老牌的快手紅人如天佑、二驢、散打、牌牌琦、陳山,后起之秀如王樂樂之流在百度上的內容呈井噴之勢。什么愛恨情仇、恩怨糾葛,不管真假一股腦兒都跑了出來,反正是個名利場嘛,就看誰更能吸引關注。
跟著一并井噴的,是快手的營收。業內估計現在快手直播的月流水在 5 億擺布,采取跟主播五五分賬的形式,算上稅費以毛利40%計算,差不久不多一個月收入在 2 億。可供對比的是,此前賣身宣亞時(市值 70 億的映客將過半股權賣給了創業板上市近半年且市值 72 億的4A公關公司宣亞國際),映客所對外披露的數字, 2016 年映客直播共實現營收43. 38 億元,平均下來一個月3. 6 億。
快手并沒有徹底放開直播的權限,也并未對外公布要求門檻,一般而言,是需要粉絲數或單視頻播放數達到一個量級才行。隨著權限的放開,這個數字應該會變得更高。
作為一家直播平臺,快手基本是一線了。考慮到快手千人擺布的團隊規模,靠目前的收入養活綽綽有余。從營收上來講,快手應該一點都不焦慮。
2.
快手的焦慮在于直播之外的變現模式。
宿華對外接受采訪時也說過,目前快手平臺有三種變現模式,按重要性程度排序別離為信息流、粉絲頭條和直播。依據是,“排在前面的更加普惠,可以與更多商業伙伴一同受益。”
從實現層面來看,挨次大致是反過來的。后兩者已經上線,信息流廣告則還在測試。按照業內傳的消息,快手信息流廣告的開發大概是從去年6- 7 月開始的。時至今日,打開快手,關注欄里熱火朝天的直播,和清爽沒有廣告的信息流形成鮮明對比。
信息流廣告地位高于直播的真實原因是,流量的利用率更高,市場盤子更大。快手的直播并不進入feed流,消費直播的用戶畢竟是少數。對快手來說,廣告是溢出流量變現的最好方式。
事實上,互聯網公司的商業化模式大多是很有限的,魏武揮之前下過一個斷言:“中國互聯網,合法的商業模式其實就是三個半:游戲、廣告、電商以及互聯網金融。”
這里面,廣告是最合適做流量生意的公司。不要忘記,廣告還是一個非常高毛利的生意。
3.
快手是做視頻信息流的,廣告模式也只能是信息流廣告。
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信息流廣告已經非常成熟,快手的基礎設想應該是將其復制到短視頻上,即將視頻廣告插在視頻信息流里面。
但這會有幾個問題。
首先,商業化產品實踐來看,視頻廣告天然適合作為品牌類廣告的載體。但是品牌廣告很難投放快手,因為品牌對渠道有很高的適配要求。這就是為什么品牌主愿意投機場廣告但不肯意投地鐵扶手,盡管后者的滲透率可能遠高于前者。
反過來看快手,不談低俗與否,說快手的大部分內容質量不高應該是沒人有疑問。所以你很難想象一個歐萊雅的廣告出現在信息流里被農村段子和吃播視頻包抄。
當然理論上快手會用算法規避這一問題,但在實操上很難實現。以我為例,我很喜歡看美女視頻,按照算法應該推給我男性化的品牌廣告,但如果一款勞力士手表的廣告被搔首弄姿的美女視頻包抄,你覺得品牌主是開心的還是不開心呢?
這也是為什么抖音用品牌廣告作為商業化的起點。比擬快手,社區風格更鮮明的抖音確實更容易獲得品牌主的青睞。
快手本年砸市場的原因也在此,不實現用戶向一線城市的躍遷,快手就永遠做不了品牌廣告。
4.
那么做效果廣告呢?理論上快手非常適合做信息流效果廣告。
第二個問題來了,快手的產品設計、視頻廣告、效果廣告這三方存在彼此抵觸。
先說產品操作設計,快手視頻頁下滑是評論區。這個設計有利有弊,好處在于用戶可以直不雅觀的獲得互動反饋,壞處是會打斷用戶的沉浸式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