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系統解剖學》讀后感
2、系統解剖學需要學到什么程度?
3、解剖學知識總結
4、系統解剖學重點歸納是什么?
《系統解剖學》讀后感
學習醫學知識,便于理解藥品相關的棚手專業知識,先從系統解剖學開始。
系統解剖學是按人體的9個器官功能系統:運動、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脈管、感覺、神經和內分泌系統,闡述正常人體器官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及其生長發育規律的科學。是醫學重要的支柱學科之一,是醫學生的必修課。只有在掌握人體正常形態結構的基礎上,才能正確判斷人體的正常與異常,正確理解人體的生理現象和病理變化,從而對疾病做出正確的預防、診斷和治療。
運動系統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組成,約占成人體重的60-70%,執行支持、保護和運動的功能。骨和骨連結是運動系統的被動部分,骨骼肌則是運動系統的主要部分。骨是以骨組織:骨細胞、膠原纖維和基質等為主體構成的器官。經常鍛煉可促進骨的良好發育,長期廢用則出現骨質絕銀疏松。人幼兒時期骨的有機質和無機質各占一半,故彈性較大,柔軟,易發生變形,在外力作用下不易骨折或折而不斷。老年人的骨無機質所占比例更大,脆性增加,但因激素水平下降,影響鈣、磷的吸收和沉積,骨質呈現多孔性,骨組織的總量減少,表現為骨質疏松,此時骨的脆性較大,易發生骨折。骨有可塑性,維生素A對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作用進行調節,保持骨的正常生長。維生素D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維生素D缺乏時體內鈣、磷減少,影響骨的鈣化,在兒童期可造成佝僂病,在成人則導致骨質疏松。機械因素對骨的生長發育也有重要作用,體育鍛煉可使骨得到正常發育。不正確的姿勢可引起骨的變形。
半月板是墊在股骨內、外側髁與脛骨內、外側髁關節面之間的兩塊半月形纖維軟骨板,分別稱為內、外側半月板。
足弓增加了足的彈性,使足成為具有彈性的“三腳架”,在行走和跳躍時發揮彈性和緩沖震蕩的作用。
肌根據組織結構和功能不同可分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腱鞘是包圍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動性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和足趾等處。若手指鏈宏嫌不恰當地作長期、過度且快速的活動,可導致腱鞘損傷,產生疼痛并影響肌腱的滑動,稱為腱鞘炎。
牙是人體內最堅硬的器官,具有咀嚼食物和輔助發音等作用。第3磨牙萌出時間最晚,有的遲至28歲或者更晚,故又稱智牙。
由于牙髓內含有豐富的感覺神經末梢,所以牙髓發炎時,可引起劇烈的疼痛。
腦和脊髓的表面有三層被膜,由外向內依次為硬膜、蛛網膜和軟膜,有支持、保護腦和脊髓的作用。
系統解剖學需要學到什么程度?
系統解剖學本身是一門知識點雹伏比較多,比較難的課程,我個人認為只學一次,只把課本過一州肆輪遍,是起不到學習這門課程的作用的,面對零碎的知識點,并且這些以后當醫生都冊信要用到,還是一定要全部掌握的
解剖學知識總結
解剖學知識總結
人體解剖學是研究人體正常形態結構的科學,其任務在于理解和掌握人體各器官的形態結構、位置和毗鄰關系,為學習其他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奠定基礎。
人體解剖學的教學分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兩部分進行。系統解剖學是按照人體各器官、系統來研究人體的形態結構;局部解剖學則是按照身體局部來研究各器宮的形態結構和相互間的位置關系。
要運用進化發展的觀點,形態與功能相結合的觀點,局部與整體統一的觀點和理論密切聯系實際的觀點來觀察和研究人體的形態與構造。學習時要重視標本、模型的觀察和活體觸摸要學會用告橋鏈工具書,如圖譜。
掌握人體的軸、面和方位術語:
解剖學姿勢——身體直立,兩眼向正前方平視,兩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軀干兩側,手掌向前。對人體結構描述,均以此姿勢為標準。
人體的軸——根據標準姿勢,人體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種類型的軸。即:
(1)矢狀軸:由前→后,與身體長軸和冠狀軸相垂直的軸。
(2)冠狀軸:由左→右,與身體長軸和矢狀軸相垂直的軸,又稱額狀軸。
(3)垂直軸:由上→下,與身體長軸平行的軸。
人體的切面——亦分三種:
(1)矢狀面:以前后方向將身體分成左右兩部的縱切面。若將身體分成相等的左右兩半,稱為正中矢狀面。
(2)冠狀面:以左右方向將身體分成前后兩部的縱切面。
(3)水平面:與垂直軸相垂直,將身體分為上、下兩部的斷面。
常用方位術語:
腹側——近腹面 背側——近背面
上(顱側)——近頭 下(尾側)——近足
內側——近正中面 外側——距正中面較遠
內——近內腔 外——距內腔較遠
淺——近體表 深——距體表較遠
近側——近肢根 遠側——距肢根較遠
第一篇 運動系統
掌握運動系統的組成及功能:
運動系統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組成。
運動系統構成了人體的支架和基本形態,起保護、支持和運動的作用。
第一章 骨消桐 學
第一節 總 論
正常成人共有206塊骨,可分為顱骨、軀干骨和附肢骨三部分。
由骨組織等構成的骨,堅硬而有彈性,并有豐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經。活體骨是一種有生命的活的器官,具有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的特點,并有修復和改建的能力。正常的體力勞動和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可促進骨骼的良好發育。
掌握骨的分類:
分 類 形 態 功 能 分 布
長 骨
短 骨
扁 骨
不規則骨 長管狀
立方形
板 狀
不規則形 在肌肉牽引下,起杠桿作用
能承受較大的壓力
圍成骨腔,保護器官
某些頭骨內部形成充滿空氣的
腔,起共鳴作用(含氣骨) 四肢,如肱骨、股骨。
腕、踝部,如腕骨、跗骨等。
頭、胸部,如頂骨、肋骨。
脊柱、顱底如椎骨、顳骨、上頜骨
掌握骨的構造
骨由骨質、骨膜、骨髓和神經、血管等構成。
骨質----是骨的主要成襪孫份,分二部:
1、密質 由緊密排列的骨板層構成,抗壓、抗扭曲能力強,分布于骨的表層。長骨的骨干(中間較細的部分)由密質構成。在顱蓋骨,密質構成內板與外板。
2、松質 由交織成網的骨小梁構成,位于骨的內部,如長骨兩端(稱骺)及其它類型骨的內部,顱蓋骨的松質稱為板障。骨小梁的排列有一定的規律。
骨膜——是纖維組織構成的膜,新鮮骨的表面(除關節面的部分外)都覆有骨膜。骨膜可分為內、外兩層,內層含有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骨膜含有豐富的血管、神經,對骨的營養、新生、修復和感覺有重要作用。
骨髓——分紅、黃二種:
1.紅骨髓 具有造血作用,胎兒及幼兒的骨內全是紅骨髓,成人僅含于松質腔隙內。
2.黃骨髓 為脂肪組織,無造血作用,存在于長骨骨髓腔內。
血管、神經
長骨的骨干與骺相鄰的部分稱為干骺端,幼年時,骨干與骺之間有骺軟骨,通過軟骨細 胞的分裂、繁殖、骨化,使骨不斷加長,成年后,骺軟骨停止生長,并被骨化,在干骺結合處形 成骺線。
骨的化學成分及物理性質:
有機物占骨重量的1/3,它作成骨的支架,賦予骨的彈性及韌性;無機物占2/3,使骨挺硬堅實,注意幼兒和老年人骨的特點。
骨的X線象的基本特征:
骨密質,骨松質、骨髓腔、骺軟骨和骺線。
復習思考題
一、名詞解釋
1.骺軟骨 2,骺線 3.骨膜
4.含氣骨 5.紅骨髓
二、問答題
1.骨的形態結構是怎樣的?一根長骨從幼年到成年是怎樣增長和增粗的?
2.老年人在外力作用下,為什么容易發生骨折?
3.骨膜的主要功能和臨床意義是什么?
第二節 中 軸 骨
一、軀干骨
掌握軀干骨的組成:
軀干骨包括七個頸椎、十二個胸椎、五個腰椎、一塊骶骨、一塊尾骨、十二對肋及一塊胸 骨。
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態:
椎體 內為松質,表面為密質。是椎骨負重的主要部份。
椎弓根 上、下緣各有一切跡,相鄰椎骨的上、下切跡參與構成椎間孔。
椎弓
椎弓板 由此發出七個突起:橫突、上、下關節突各一對和一個棘突。
椎孔 由椎體和椎弓圍成。各椎骨的椎孔連成椎管,內容脊髓及其被膜。
掌握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取典型的頸、胸、腰椎各一,進行比較,然后完成下列表格。
名 稱 椎 體 椎 孔 橫 突 棘 突 肋凹
頸 椎
胸 椎
腰 椎
特殊頸椎的特征:
第1頸椎:又名寰椎,環狀、無椎體、棘突和關節突。
第2頸椎:又名樞椎,自椎體向上有一突起,稱齒突。
第7頸椎:又名隆椎,棘突特別長,末端不分叉。
骶骨的形態特點:
由5個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前面凹,背面隆凸。骶骨岬、骶前孔、骶正中嵴、骶后孔、骶管、骶管裂孔、骶角,上份有耳狀面(與髖骨相關節)、骶粗隆。
尾骨的形態特點:
僅第一尾椎還有橫突和上關節突的痕跡。
掌握胸骨的基本形態結構
形態:長形扁骨,上寬下窄。
分部:自上而下分為胸骨柄、胸骨體和胸骨劍突。
重要標志:胸骨頸靜脈切跡(胸骨柄的上緣)、胸骨角(在胸骨柄和胸骨體相接處,其兩側連接第2肋軟骨)。
掌握肋的一般形態:
分類 真肋(1—7)、假肋(8—10)、浮肋(11—12)。
肋 骨
結構 肋頭、肋頸、肋結節、肋角、肋體、肋溝。
肋 第1肋軟骨與胸骨之間為軟骨結合。
肋軟骨 第2—7肋軟骨與胸骨構成胸肋關節。
第8—10肋軟骨各與上位肋軟骨相連形成肋弓。
第一肋的特點
寬、短,沒有肋溝和肋角,分上、下二面及內、外二緣。內緣前份有前斜角肌結節,上面,在前斜角肌結節的前、后方,各有一淺溝,前方為鎖骨下靜脈溝,后方為鎖骨下動脈溝。
掌握軀干部的骨性標志:
頸靜脈切跡:胸前上部胸骨柄上緣凹陷處。
胸骨角:胸骨柄與胸骨體相接處形成向前微凸的胸骨角,第2肋軟骨連于此角的兩側,是計數肋骨的重要標志。
劍突:在胸骨下端,兩側肋弓構成的胸骨下角內。
肋弓:為胸廓前壁的下緣,由內上斜向外下,其下方為腹壁。
第七頸椎棘突:低頭時平肩處最顯著的突起。
第四腰椎棘突:與髂嵴最高點相平,(共他腰椎棘突可依此計數)
骶角:是第五骶椎的下關節突,臨床上以此來確定骶管裂孔位置。
二、顱骨
顱由23塊形狀、大小不一的扁骨和不規則骨組成。除下頜骨和舌骨以外,彼此以縫或軟骨牢固連結成一體。
掌握顱的組成和功能:
腦顱——位于后上部,組成顱腔,容納腦,對腦有保護、支持作用。
顱
面顱——位于前下部,組成面部支架,保護、支持感覺器官及消化、呼吸系統的起始部。
(一)腦顱骨:
在整顱上辨認構成腦顱的八塊顱骨:
成對的——頂骨和顳骨。
不成對的一額骨,篩骨,蝶骨和枕骨。
顳骨、篩骨、蝶骨的分部及各部可見的主要結構:
顳 骨
鱗 部——位于外耳門的前上方。
乳突部——位于外耳門的后方,內含乳突小房。
鼓 部——位于外耳門下方。
巖 部——內含內耳及屬于中耳的鼓室。
篩 骨
篩 板——呈水平位,構成鼻腔的頂,板上有許多小孔,稱篩孔。
垂直板——構成骨性鼻中隔的一部分。
篩骨迷路——內含篩竇,迷路內側壁上有二個向下卷曲的小骨片,即上鼻甲的中鼻甲。
蝶 骨
蝶骨體——位居中央,內含蝶竇,上面中央的凹陷為垂體窩。
蝶骨小翼——自蝶骨體向兩側伸展,構成顱前窩的后緣。
蝶骨大翼——位于小翼后方,在大翼的根部有三個孔,自前向后為圓孔、卵圓孔和棘孔。
翼 突——向下的一對突起,根部有一矢狀方向的翼管。
顱蓋骨的特點:
密質構成顱蓋骨的外板和內板(較外板薄,弧度又顯著,當顱頂受暴力時,內板易發生骨折)。兩板之間的松質、稱為板障,內有靜脈通過。
要的話去到去下載就行
系統解剖學重點歸納是什么?
系統解剖學重點歸納是如下:
1、胸骨分胸骨柄、胸骨體和劍突三部分。肋由肋骨和肋軟骨組成,共12對。第1~7對肋與胸骨直接相連稱真肋,第8~12對肋不直接與胸骨相連稱假肋。
2、肋骨屬扁骨,分體和前、后兩端。后端膨大,稱為肋頭,肋頭外側稍細,稱肋頸,肋頸外側的粗糙突起,稱肋結節。肋體長而扁,內面下緣處有肋溝。第一肋骨扁、寬、短。
3、胸骨角:胸骨柄與胸骨體相接處形成突向前方的橫行隆起,稱為胸骨角,可在體表摸到,他平對第二肋,為計數肋的重要標志。
4、瞎蘆翼點:在顳窩區內有額磨耐帶、頂、顳、蝶四骨的匯合處,稱為翼點,此處骨質比較薄弱,其內面有腦膜中動脈前支經過,翼點處骨折時,容易損傷該動脈,引起顱內血腫畝如。
5、椎間盤:椎間盤是上、下相鄰兩個椎體之間的纖維軟骨盤,由周圍的纖維環和中央部的髓核構成。
6、腹股溝管:腹股溝管是指腹股溝韌帶內側半上方有一斜貫腹肌和腱膜的裂隙,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子宮圓韌帶所通過。
以上就是本期長沙卡信小編分享的電銷系統解剖學總結論文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對各位老板們能有所幫助。
標簽:電銷系統解剖學總結論文
標簽:
鎮江
晉中
廊坊
惠州
泉州
海口
海西
淮安
巨人網絡通訊聲明:本文標題《電銷系統解剖學總結論文 外呼(電銷系統解剖學總結論文怎么寫)》,本文關鍵詞 電銷系統解剖學總結論文 外呼(電銷系統解剖學;如發現本文內容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相關信息告之我們,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本站內容系統采集于網絡,涉及言論、版權與本站無關。
相關文章下面列出與本文章《電銷系統解剖學總結論文 外呼(電銷系統解剖學總結論文怎么寫)》相關的同類信息!
本頁收集關于電銷系統解剖學總結論文 外呼(電銷系統解剖學總結論文怎么寫)的相關信息資訊供網民參考!
產品關鍵詞: 電銷系統解剖學總結論文 外呼(電銷系統解剖學總結論文怎么寫) 電銷系統解剖學總結論文 外呼(電銷系統解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