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三大運營商各分配了3000萬碼號資源,空留1704號段無人認領。不過,隨著聯通合作虛擬運營商飛速發展用戶,聯通不僅迅速拿下1704號段,還積極申請了嶄新億級號段。終于,2015年8月,聯通喜獲171億級號段,其旗下穩定不封號電銷卡靠譜合作虛擬運營商長舒一口氣。由此也造就了蝸牛移動用戶規模,此為后話。不過,從時間點來看,聯通竟在碼號資源優勢方面保持了近30個月的統治地位,直到近日移動獲發165億級號段,二者的正面戰場才剛剛開啟。既然之前移動在移動轉售領域無法對聯通造成威脅,那么在“兵精糧足”之后,國內移動轉售格局將會如何走向呢?對此,分析人士認為,由于目前正值移動轉售烏魯木齊市穩定不封號電銷卡產業臨近轉正關鍵時期,移動合作虛擬運營商斷然不會冒然發力,而是在獲得正式牌照與申請更多碼號資源之間尋找平衡點,保證正式牌照的基礎上,緩緩圖之。可以預見,如果聯通無法收獲更為強有力的碼號資源支持,2018年下半年或2019年,移動合作虛擬運營商將迎來一波用戶“反撲潮”。盡管165億級號段需要不斷核配、測試等,但是依照移動的工作效率,短期內對虛擬運營商構成支撐能力還是不在話下。接下來,就看中興視通、鵬博士、朗瑪移動、分享通信等移動合作虛擬運營商如何上演“群雄亂舞”了。
劉烈宏指出,互聯網作為經濟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量,以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高度重視,作出了網絡強國、數字、智慧社會穩定不封號電銷卡靠譜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行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一是網絡能力增強,用戶規模全球;二是關鍵技術取得進展,產業實力不斷壯大;三是融合應用持續深化,產業數字化能力有效提升;四是合作不斷深入,互聯網治理體系加快變革;五是技術抗“疫”成效顯著,復工復產率先發力。劉烈宏強調,我國經濟烏魯木齊市穩定不封號電銷卡發展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數字技術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延伸。互聯網行業發展正處于新的歷史起點,面臨的發展機遇。全行業要以新時代特色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推進網絡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有力支撐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劉烈宏對互聯網行業未來發展提出三點意見:第一,抓基礎、提能力。加快5G網絡建設,深化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加快云計算、數據中心建設,有力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抓好電信普遍服務和網絡提速降費,加大網絡力度,降低中小企業寬帶和專線使用成本。全面推進IPv6規模部署。第二,抓創新、增動力。健全以需求為導向,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機制,強化前瞻性基礎研究部署,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5G工業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芯片、基礎軟件、工業軟件等關鍵技術突破,筑牢產業數字化基礎。
全國建“合伙人”制分公司有了戰略和產品,開拓用戶是分享通信集團下一步的重心。據了解,分享通信集團以“分享”的理念和烏魯木齊市穩定不封號電銷卡模式,在全國各地開設多家分公司。分公司和總公司之間是“合伙人”的機制,來自各行各業的參與者幫忙推廣分享通信的品牌和產品,然后通過“話費分成”共同獲益。“目前合伙人制分公司已經全國開花,全國員工規模迅速擴展到近3萬人,分享通信集團也為此建立了新的管理平臺,著力提升員工素質。”蔣志祥說。除此之外,化市場也是一個機會。蔣志祥介紹,分享通信圍繞已經開始了走出去的計劃,正在跟很多交流,希望把國的經驗帶給它們。“這些對三大基礎運營商來說并沒有太大吸引力,對我們來說反而是好機會,可以幫海外一些運營商做精細化管理,這也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潛在市場”。蔣志祥說,與多數虛擬運營商不同的是,分享通信集團是把移動轉售業務當成主業來做,而多數拿到牌照的虛擬運營商都將此作為副業,分享通信集團“專注”就在于此。而相比三大基礎運營商,“在大眾用戶方面,我們一直沒有他們做得好,我們主要的優勢就是做產品和服務”。蔣志祥說,他清楚穩定不封號電銷卡靠譜地知道,分享通信集團做產品和服務不是靠職業經理人思維,而是老板思維,做產品有緊迫性,與使命和擔當有關,所以能做出更貼近用戶的服務。基于以上,分享通信集團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做國內第四大運營商。何時能夠實現,蔣志祥顯得很謙虛。他說,公司先從一家小運營商做起,沿著這個目標去做,對未來充滿信心。
自扶持虛擬運營商進入電信行業以來,虛商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發展狀態。據工信部數據顯示,截止去年低,國內虛商電信運營商穩定不封號電銷卡靠譜累計發展用戶4300萬戶,相較于歐美市場虛商在移動通信領域占比約10%左右,在虛商僅占國內移動用戶總數3%。項立剛對央廣網記者講到,電信行業和其他國不同,國外是在通信行業服務能力不夠完備情況下,主要運營商會把一部分網絡的資源出租給虛擬運營商來服務用戶,更多的是市烏魯木齊市穩定不封號電銷卡場需求。三大運營商主導了我國的電信行業,在服務能力上可以用“精耕自作”來形容,甚至每個小區都會有專人來經營,這種情況市場還需要虛擬運營商嗎?“虛商進入電信領域不是市場需要,網絡就要受制于人”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6月28日,工信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內地將扶持民營資本實質性進入基礎電信領域,增添電信市場競爭活力。“輿論認為三大運營商作為國企壟斷了電信行業,應該讓民營資本進入電信行業,因此虛商進入電信領域并不是市場需要。”項立剛說。
移動合作虛擬運營商受益明顯先前,移動只有3000萬碼號資源供合作虛擬運營商使用,分別為1703/1705/1706。盡管移動合作虛擬運營商穩定不封號電銷卡靠譜開展業務相較聯通和電信合作企業而言稍晚,但是其發展速度絲毫不落下風。幾乎在短短3個月時間便超過了電信合作企業用戶總量,更是一定程度上給聯通制造了不小壓力。隨著用戶數的飛速發展,移動合作虛擬運營商明顯感覺到巨大壓力,這種壓力很顯然來自碼號資源不足。例如,中興視通、鵬博士(600804,股吧)等企業早早便突破了百萬用戶大關,苦于移動碼號烏魯木齊市穩定不封號電銷卡資源緊張,一直無法在用戶規模上更進一步。當然,聯通(600050,股吧)合作企業也遇到了類似問題,不過還好聯通及時獲得171億級號段,成功解圍。萬般無奈下,部分移動合作虛擬運營商開始轉投聯通懷抱。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十余家企業與聯通簽訂合作協議。個中考量,除了移動轉售政上的不同之外,估計碼號資源充盈是其下定決心的關鍵。由此也造就了聯通在國內移動轉售領域的龍頭地位,近八成用戶來自聯通,江湖地位不言而喻。不過,隨著本次移動獲得165億級號段,移動在碼號資源上可以說直追聯通,狠甩電信。目前,移動已經有1.3億碼號資源,聯通1.4億,電信0.3億,可以說移動在基礎資源上已經不處下風。至于后續能否在用戶規模上成功阻截聯通,這就看移動的轉售和合作虛擬運營商能否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了。聯通稍感壓力基礎運營商正面戰場開啟聯通合作虛擬運營商能夠發展近5000萬用戶,占據國內近八成市場份額,除了與聯通監管事務部多年來不斷的支持與積極配合有關外,還與其核心碼號資源充盈有關。
為此,蔣志祥提出一個新的觀點,他認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SIM卡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入口,手機作為控制終端,通過SIM卡與用戶穩定不封號電銷卡靠譜銜接,能夠增加用戶的黏性。“移動互聯網的入口應該分層分級地去管理,因為消費是分層分級的。我們有針對不同行業、不同消費群體的產品,不同的入口流量會變現不同的價值。把SIM卡入口做好,再去做分發的時候,就會為社會節省極大資源,并且因為這種分層分級的烏魯木齊市穩定不封號電銷卡精準度,會讓資源的匹配更加有效,并且提效率。”蔣志祥說。以“SIM+”計劃為依托,分享通信集團構建了“行業+平臺+終端+應用”的移動互聯網入口生態鏈,強調流量分層的價值和平臺價值。比如,分享通信集團旗下的“綠”品牌產品,是以未成年學生為對象,圍繞教育行業開展移動互聯網服務。“目前綠平臺有100多萬用戶,隨著用戶規模的積累,一個面向教育群體的流量分層‘平臺’就會形成”。蔣志祥介紹,平臺內的流量可以再分層,可以為移動教育、移動家教、微視頻、教育社交等相關業務的疊加推送提供可能,并且能對接終端,疊加各種各樣的應用。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分享通信集團不會獨享“市場蛋糕”,而是和大家分享,引入產業鏈上的眾多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移動互聯生態系統。“SIM+”戰略一方面體現了運營商的社會價值,另一方面通過構建生態系統,讓分享通信不僅跳出了單純發展用戶規模的競爭,而且立足于更大的市場,創建了獨特持續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