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時期是社會保險領域深化改革和在關鍵環節上實現突破湖北恒溫機器人防護服銷售電話的重要時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保險意識增強,對社會保險的期盼提高,我市社會保險從“有保障”向“保障好”方向發展。保障公平、統籌城鄉、優質高效、可持續發展成為我市“十二五”時期社會保險事業發展的核心,我市社保經辦工作從保障、服務、管理三方面實現更全面、更優質、更高效的三大飛躍。
“飛躍”一
保障范圍更全保障水平更高
“十二五”期間,我市社會保險實現從覆蓋企業職工向覆蓋城鄉居民的全民社會保險保障體系發展,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保障人群基本實現全覆蓋。“十二五”期末,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30多萬人,其中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達到80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50多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80多萬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達到120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60多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到76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到73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到74萬人。我市社會保險覆蓋人群從“十二五”初的120萬人增長至“十二五”末的380萬人。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
2011年,我市全面開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全覆蓋工作湖北恒溫機器人防護服銷售電話;2012年,我市全面啟動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工作。新農保與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實現無縫并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一體化。截至2015年,全市共有49.6萬參保人符合條件領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解決特殊人群社保歷史遺留問題,成為我市社保工作的一大亮點。貫徹落實省、市養老保險補繳系列政策,整合社會資源,推出養老保險繳費貸款貼息服務,解決早期離開人員補繳、大齡人員躉繳等社保歷史遺留問題,讓特殊人群實現“老有所養”。隨著職工養老保險覆蓋人群的不斷擴展,“老有所養”惠及更多參保人,我市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退休人員從2010年的15萬人增至2015年的26萬人。
2010年,我市整合城居醫保和新農合,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鄉一體化。2011年全面落實門診統籌制度,實現門診、住院保障兼顧的多層次統籌模式。2014年,建立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實現基本醫療保險與大病保險的無縫對接,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切實解決參保人大病醫療費用負擔重等問題。
五大險種保障更有力
養老金大幅調升是市民感受最深之處。在職工養老保險方面,每年調升職工養老保險養老金,年平均增幅達10%,2015年調整后我市人均基本養老金達1772元,較2010年增幅達56%。在城鄉養老保險方面,基礎養老金從2010年的55元/月調升到2015年100元/月,增幅達81%。
基本醫療保險報銷最高支付限額逐年提高,讓群眾看病的保障水平更高。城鄉醫保年度累計最高支付限額達30萬元,職工醫保的最高支付限額由原來的范圍內費用30萬元提高至60萬元。特定病種門診范圍不斷擴大,職工醫療保險從12個增加到20個病種,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特定病種門診范圍拓寬至23種。選擇基層醫療機構作為個人定點門診機構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每人每月門診統籌累計最高支付限額從25元提高至50元(年最高支付限額為600元),范圍內費用門診統籌基金支付比例從50%提高到70%。選擇其湖北恒溫機器人防護服銷售電話他醫療機構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每人每月門診統籌累計最高支付限額從25元提高至40元(年最高支付限額為480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每人每年門診統籌累計最高支付限額從50元提高至150元,支付比例由30%提高至55%。
我市失業保障更全面。根據我市企業在崗職工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情況,我市失業保險金發放標準相應由2010年的648元/月調整為2015年1080元/月。取消農民工失業保險不繳費規定,農民工與城鎮職工享受同等失業保險待遇。增加失業人員醫療保障及失業期間生育女性的待遇保障。
“十二五”期間,我市實現工傷保障與發展同步。實施新《工傷保險條例》,將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標準從原來的上年度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60個月(2010年標準約為10.83萬元)提高到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2015年標準約為57.6萬)湖北恒溫機器人防護服銷售電話;住院伙食補助費、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一次性醫療補助金原由用人單位承擔調整為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我市生育保險做到湖北恒溫機器人防護服銷售電話了兼顧男女。2011年,生育保險增加了終止妊娠400元補貼和男職工10天看護假假期津貼等待遇支出項目。2015年,我市執行新修訂的《廣東省生育保險條例》,大幅提升生育醫療費用報銷比例與最高支付額度,增加生育津貼項目。
“飛躍”二
服務效率更高服務質量更好
服務是社會保險經辦工作的核心。隨著社會保險覆蓋人群的不斷擴展,社會保險經辦服務對象范圍走向多元化,經辦服務數量呈幾何倍數增長。“經辦服務效率更快,經辦服務質量更好”成為“十二五”期間,我市社保經辦部門服務工作的核心追求。
社保服務更方便快捷了
我市醫療費用實時結算更高效方便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實時結算,全市222家定點醫療機構全部實現實時結算,實現全市住院、普通門診統籌等醫療費用實時結算,為380萬醫療保險參保人提供年均520萬人次實時結算優質服務,報銷醫療費用年均達29億元。利用省異地就醫實時結算信息平臺,推進異地就醫多向聯網結算,逐步實現珠中江醫療保險結算一體化。目前,我市與省內21家醫療機構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珠中江三地17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互認,截至2015年6月已為9745人次實時報銷醫療費用1.68億元,大大方便參保人異地就診報銷。
我市還不斷提升社會保險業務協同服務能力。推進社保關系無障礙轉移接續工作,貫徹執行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實現勞動者養老、醫療保險關系無障礙轉移。啟用養老保險關系省內轉移平臺,廣東省內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實現電子化,有效壓縮社保關系轉移業務辦理時間。完善養老保險資格年審信息功能,實現跨地區待遇資格年審互聯互通,2015年為1250名省內退休人員提供就近年審服務。
市社保部門推進檔案影像化管理壓縮了業務辦理時間。通過將檔案影像化管理延伸至鎮級社保經辦服務窗口,實現業務辦理與檔案資料掃描同時進行,鎮級服務窗口實時通過業務信息系統將信息數據與檔案影像資料同時報送縣級社保經辦機構,縮短檔案資料上交和業務審批時間。
市社保部門還建立網站、電話、自助服務終端三位一體的江門社會保險自助服務系統。設立多功能自助服務端,建立江門市社會保險網上服務大廳和電話咨詢服務信息系統,完善網上社保權益查詢,增設社保繳費記錄網上自助打印功能,提供普通門診統籌定點醫療機構網上選定和藥品目錄網上查詢、社保業務預約服務,打破社保服務地點限制,讓社保服務隨時在身邊,實現社保經辦服務無障礙、零距離。
社保服務更貼心了
市社保局創新工作,解決了特殊人群社保待遇資格年審難的問題。市社保局從2012年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為特殊人群提供社保待遇資格年審預約上門服務。2013年上門服務內容擴大至提供住院探訪上門服務,2014年特殊人群上門服務覆蓋農村居民。4年來市社保局共投入43萬資金為6000多名特殊人群提供個性化上門服務。
我市還建立大病保險醫療保險服務體系。2014年利用大病保險購買商業保險公司專業服務的平臺,通過駐院代表加快住院登記速度、提供醫療保險引導服務,為住院參保人提供特定病種資格申請等醫療保險待遇申辦指引,實現農民住院探訪常態化、專業化。
我市社保部門創新家庭病床服務保障底線民生。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基礎上,延伸家庭病床服務范圍,將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納入家庭病床報銷范圍,鼓勵家庭病床服務定點醫療機構在城郊、農村等偏遠地區設立家庭病床服務站,將社保服務、家庭病床、居民康復等服務送到農村家里,讓很多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后遺癥、癌癥等患病失能留守老人可以在家享受護理康復,減少長期病患者因病致貧的風險,實現家庭病床服務覆蓋全民。全市家庭病床近五年(2011年至2015年6月)累計建床人數達1.96萬人次,農村家床建床人數達2778人次。
社保部門深化與郵儲銀行江門市分行合作,充分利用福農金融服務站網點建設,建立延伸至行政村的城鄉居民社保便民服務點。實現就近兌現待遇、參保繳費,解決了偏遠農村地區的農村居民辦理社保待遇資金等余額查詢、轉賬、代繳費、小額取款等日常服務需求。
“飛躍”三
經辦管理規范確保社保基金安全
社保基金管理不斷優化
“十二五”期間,我市不斷提升社會保險統籌層次。2010年,我市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市級統籌工作,實現核算、管理、缺口調劑三統一,確保職工養老保險基金安全運行。制定《江門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工作方案》,實現參保范圍、繳費標準、征繳辦法、待遇水平、業務規范、信息系統、基金核算“七統一”。貫徹實施《江門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市級統籌實施方案》,全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實現了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待遇享受項目、標準和計發辦法,基金核算,業務操作規范,信息管理系統,管理經辦機構“八統一”。
社保經辦部門逐步實現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無縫連接。通過建立社保業務系統與財務賬務系統的數據接口,實現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的無縫連接。將每批次成功支付的社保待遇直接流轉至財務系統生成會計憑證,實現社保待遇支付業務與財務賬務一體化,提升我市社保基金管理水平。實現社保業務檔案影像化管理,建立了社保業務檔案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檔案管理與業務信息系統的無縫聯接,實現業務檔案影像化管理功能,實現業務歸檔與業務辦理同步、紙質檔案與影像檔案雙重保障,為參保人記錄一生奠定技術基礎。
社保經辦部門還建立多方協同經辦管理體系。一是購買服務,提高醫保經辦效能。購買專業社工及大病保險承保專業人員服務,建立醫療保險后臺管理與市直定點醫療機構全天候住院探訪外包服務相結合方式,利用專業人員工作時間靈活、服務質量高的優勢,提高醫保服務質量和經辦效能。二是協助地稅部門建立我市社會保險費三方協同辦公系統,加強了地稅、財政和社保三方的聯動,“地稅收錢,財政管錢,社保發待遇”,職能更加分明,數據傳輸及信息共享更加及時到位,基金管理也更加安全可靠。三方協同辦公系統的建立運行,不僅使社保費三方(地稅、社保、財政)對賬管理更加準確完善,而且提高了對賬工作的效率。
加強基金風險防控維護基金安全
各相關部門加大溝通協調,強化數據對碰分析。一是建立民政、公安、社保部門信息溝通交換機制。實現社保信息數據與公安戶籍數據定期對碰,建立了退休人員生存狀態定期核對機制;與市民政局建立死亡人員遺體火化統計報送制度,民政部門每月將全市上月度的死亡人員遺體火化信息送市社保局匯總對碰,實現部門數據共享常態化,防止瞞領社保金情況發生,及時堵塞漏洞,確保社保基金安全。二是建立江門市基本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工傷保險基金收支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啟動經辦運行聯網監測,做好數據對比、協助認證工作,定期發布監測報告,進一步加強基金風險防控,有效維護基金安全。目前已經完成了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監測預警功能。
我市建立多層次醫保現場監管體系。引入醫保智能審核系統,采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強化對醫療費用、醫療服務行為的實時審核監控能力,逐步實現由人工監管過渡到智能審核,并將監管覆蓋范圍從現行的醫療機構監管延伸至醫務人員醫療服務行為,逐步實現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監管。聯合大病保險承保商業保險公司醫療技術專業人才,對醫療機構醫療費用進行事中監控,結合2014年醫療保險月度專項內容對醫保監管難點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檢查,發揮承保商業保險公司異地醫療費用審核專業人員優勢,對異地就醫大額費用或疑難病案進行實地監控。建立對定點醫療機構的日常制度,對醫療服務行為定期檢查。實現多層次的醫療保險監管體系。
文/圖趙可義梁麗芬
如需要了解產品詳情,可電話咨詢專業客服人員:15358521011(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