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游玩經過大的橋梁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心有余悸,不知道橋梁現在能夠承擔的重量,以及目前結構狀況等問題。橋梁是連接現代交通的咽喉,然而其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后,就會進入不斷退化、老化的階段。由于反復承受著車輪的磨損、沖擊,遭受暴雨、洪水、風沙、冰雪、日曬、凍融等自然因素的侵蝕破壞,橋梁部分建筑材料的性質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會發生衰變,橋梁的安全性能會受到影響。同時有些橋梁的設計和施工達不到應用的要求,加上近幾年我國交通和重型汽車數量的不斷快速增長,種種因素累積,造成橋梁倒塌悲劇的發生。
而物聯網卡的出現能夠友好的解決上述的這一系列問題,物聯網卡技術應用于橋梁監測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應對貨車超載
在高架橋兩端加裝路面壓力傳感器,通過物聯網進行車輛載重和類型識別,和攝像頭聯接獲取違規車輛的車牌信息,在進行分級實時告警的同時,還可以統計路面總體載荷。
2.對橋梁健康狀況進行日常監測
在大橋中植入若干個不同種類的傳感設備,另設立匯集節點/網關和實時監測平臺,利用低功耗廣域網等技術無線傳輸監測數據并發送數據至匯集節點,再將數據傳入平臺層進行儲存、處理與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比如當橋梁極限承載力損失嚴重時,考慮將其拆除。
3.對結構進行監測
加入了GPS位移、應變實時、長期形變、超限超載等檢測系統,以便實時獲取橋梁在各種情況下的受力能力、狀態參數、抗震性能等信息,保證橋梁的安全。
4.數據采集與傳輸子系統
數據采集與監測子系統按照一定的采集和傳輸策略,自動化獲取環境和結構狀態數據的系統。系統需滿足如下具體功能要求:
能夠獲取滿足結狀態預警與安全評估分析所需要的數據;
能夠實現數據長期、實時、同步采集;
傳感器與采集系統長期穩定性好;
能夠實現故障自診斷,自動定位故障,并實施報警;
能夠對采集的原始數據進行初級校驗和選擇存儲;
能夠按照既定程序自動完成,或在用戶干預下進行數據采集。
傳感器信號線接入到監測云箱,監測云箱安裝有物聯卡,通過信號塔傳收數據,最終把數據傳入到PC端數據庫中,共享實時數據。
當然,物聯網卡技術也不只運用于橋梁,目前中國正處于大規模基礎建設浪潮的漸漸消退,隧道、樓宇、軌道等各種結構物都開始進入長期的運營使用階段。前期的設計、施工并不能確定結構物是否正常運營,必將需要一種更實時、快捷的方式對運營狀態進行全面的精細化監測,尤其是對已經服役多年的老舊結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