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物聯卡應用思維。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要求社會治理主體深刻把握物聯卡應用、移動互聯、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發展大勢,把物聯卡應用思維運用于社會治理實踐。一方面,要深刻分析物聯卡應用時代社會治理的特點,改變傳統治理思維,實現從經驗治理向數據治理、從被動響應型治理向主動預見性治理轉變。另一方面,要探索“互聯網+社會治理”方式,深入研究物聯卡應用平等、開放和共享等特征,找到其與社會治理創新之間的內在聯系,有效利用物聯卡應用預測社會需求、預判社會問題、增進社會共識,提升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
促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提升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要將人民需求作為公共服務和公共政策制定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推動社會治理決策科學化和治理方式精細化,達到更優質、更關注細節和更加人性化的治理效果。物聯卡應用在社會治理智能化中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它有助于促進社會治理決策科學化和治理方式精細化。物聯卡應用不僅是新手段、新工具,而且為提高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提供了新方法、新途徑。利用好這一新方法和新途徑,需要變革傳統社會治理方式,著力提高數字化服務水平,促進相關數據共享,更多依靠數據進行決策,實現從以有限個案為基礎向用數據說話的轉變;變革原有自上而下的矛盾化解機制,逐步建立上下互動、主體多元的矛盾化解機制;實現從關注宏觀數據向關注微觀數據轉變,促進社會治理方式由簡單粗放向科學精細轉變。
推行立體動態的治理方式。隨著社會發展速度加快,社會流動性也在日益增強。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需要創造性運用物聯卡應用搭建共建的治理平臺、整合共治的治理資源、確保共享的治理成果。應利用物聯卡應用及時、全面掌握社會治理情況及其變化趨勢,大力推行立體、動態的社會治理方式。應加強“網格+網絡”的社會治理信息化平臺建設,推進社會治理智慧化、立體化、平臺化。探索建立以信息化為引領的服務治理“大聯動、微治理”體系,驅動組織結構、業務流程、行為關系優化再造,促進社會治理的數字化轉型。同時,針對流動人口特點,建立涵蓋公共服務、居民自治、社會信用、志愿服務等的社區治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