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提到,“促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廣泛應用”,“壯大網絡信息、智能家居、個性時尚等新興消費。鼓勵線上線下互動,推動實體商業創新轉型”。一些傳統家居企業的智能化轉型也順應了供給側改革的趨勢。
物聯網作為新興網絡技術,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物聯網將傳統的人與人信息共享的方式擴展到普通物理對象實現之前信息實時共享的工作方式,在此網絡中,物品(商品)能夠彼此進行交換,而不需人為的控制。
物聯網的信息獲取方式是通過各類信息傳感設備,如激光掃描器、可燃氣體傳感器、濕度傳感器等,不同類別的傳感器所捕獲的信息內容和信息格式不同,采集的信息通過互聯網將物體的信息實時準確地傳遞出去,數據處理平臺在接收到信息數據后,將對數據進行分析、加工,最終將物理世界的狀態呈現給用戶,從而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
與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僅可以滿足傳統居住功能,提供安全舒適的家庭生活空間;而且可以協助人們悠閑地安排時間,節約能源,提高生活質量,增強家居的安全性。能家居產品與傳統家居產品最大的區別在于智能家居產品是智能化、人性化、數字化、網絡信息化的,它可以讓人們的生活更舒適便捷,優化人們的生活方式,并且可以根據每個人差異化的需求提供人性化的產品服務。
智能家居可以說是一種生活的體驗,沒有標準說一定要有什么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消費者因使用了智能的產品而帶來了生活品質的提升,帶來了安全和方便的感受,就是智能家居最真切的體現。總體上看,數字化設備、網絡化連通、智能化控制是智能家居的三大要素,但其核心是生活內容和生活方式的信息化。
例如,在智能家電方面。傳統家電在家中的角色就是一個具有某個功能的工具,使用傳統家電可以節省時間,減少體力勞動,讓生活更舒服。而理想狀態下的智能家電應該是網絡化、數字化、人性化的,可以通過手機以及互聯網等多種方式對家里的智能家電實現智能化控制,隨時遠程查詢并控制,而且會根據不同的用戶習慣定制專屬的服務模式。在常用的家電產品中,空調、熱水器、電視、電飯煲、電烤箱、電動窗簾、電動門窗等,這些智能設備不僅可以定制個性化需求,它們還能記錄你的使用數據并分析出你的喜好,做到適時自動調節功能,自然而人性化。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目前導致消費者潛在需求低的主要原因是,消費者支付能力不高、消費者感知易用性不高、感知價值不高、需求意愿不高、感知價格較高、感知風險較高。據此,為了促進物聯網服務智能家居市場的消費需求,就應當制定相關政策增強消費者的支付能力、提升消費者高技術產品的操作技能、提高物聯網智能家居產品的價值、提升消費者對物聯網服務智能家居產品的需求意愿、降低物聯網智能家居產品的價格、降低物聯網智能家居產品的消費風險。